国宗局门户网:泉州市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实现“三个转变”

20.09.2016  19:11

近年来泉州市宗教界公益慈善投入年均1500万元以上,其中2015年达2551万元,形成了赈灾、济困、安老、援孤、助学、扶残、义诊、帮建等八大公益慈善形式。主要特点:

一、从被动响应号召捐款捐物,逐步向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转变。一是慈善活动常态化。通淮关岳庙持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9年,捐资326万元帮助1193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大开元寺扶贫救灾公益协会、市基督教两会、通淮关岳庙联合东南早报连续7年开展“爱心大行动”活动,慰问数百户特殊困难家庭。大开元寺扶贫救灾公益协会连续8年举办慈善书画义卖助学活动,每年筹集善款近百万元。泉州基督教义诊队坚持义诊18年,累计开展义诊活动近400场,行程3万多公里,诊治病人超15万人次。二是受助范围扩大化。以宗教活动场所的地域分布为依托,从困难户、贫困学生、孤寡老人、残疾人、弃婴孤儿、农民工到特殊疾病患者,基层慈善和针对边缘群体、特殊群体的慈善活动日益增多。三是服务过程透明化。在宗教工作部门的引导下,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不断健全慈善信息公开机制,完善捐款捐物使用的查询、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逐步形成对慈善资金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并自觉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使宗教公益慈善活动服务专业化、运作规范化、管理透明化。如市基督教义诊队成员由各大医院骨干医生组成,每次义诊费用第二天在两会的门户网站公布。

二、从单纯满足服务对象的物质需要,逐步向关注服务对象的心理、精神和社会需求转变。一是致力老有所养。由晋江安海云水寺开办的佛教慈静敬老院,提供日常看诊、给予精神慰藉,目前已接受当地孤寡老人60多人;作为福建省民宗厅试点项目、由大开元寺投资在石狮祥芝清净寺创办的养老院即将竣工,将提供免费入住,无宗教信仰之分,配备医疗室并提供临终关怀等服务。二是致力学有所教。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市宗教界慈善助学捐款超过3500万元。市道协每年拿出近百万元助学;市基督教两会一直关爱自闭症和流浪儿童,已捐资200余万元;开元寺捐助泉州开智学校700多万元。三是致力精神帮扶。市佛教界开展失独家庭心理援助活动2次;市道教界捐助泉州布袋戏、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和文物保护事业;晋江佛教界捐助晋江图书馆。

三、从零散、自发、单一状态,逐步向有系统、有组织、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转变。一是专项基金多。开元寺成立普贤教育基金会;鲤城溪灵宫设立慈善基金。2015年12月,大开元寺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精准扶贫”规划,帮助贫困乡村群众增收。今年,大开元寺扶贫救灾公益协会与安溪县政府签订助学捐赠协议。二是跨省捐助多。近年来,全市宗教界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雅安地震灾区、台湾“莫拉克”台风灾区、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等地捐款1900多万元。大开元寺捐助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恒丰乡农群村40万元用于道路建设,捐助宁夏自治区海原县28.5万元发展建设“海原开元小学”,并捐助霞浦、福鼎等闽东地区的民族村。三是慈善组织多。目前全市已登记成立的宗教或民间信仰类慈善组织10个。

市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主要做法有:一是党政部门全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关心、支持宗教工作,帮助宗教界解决实际困难。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解决了一系列宗教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实现宗教教职人员社保全覆盖等。二是宗教部门积极引导。近年来,市县两级宗教部门及时成立“宗教慈善周”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界在开展活动中的职责和定位,以引导、服务为准则,充分尊重和发挥宗教界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各教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慈善活动。三是宗教团体大力推动。市、县两级宗教团体在宗教慈善事业中发挥了引领、推动作用。四是宗教场所踊跃参与。近年来,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积极性、自觉性不断提高。

下一步,市民宗局将根据宗教界的实际情况,以《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为契机,继续引导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进一步提高对宗教慈善事业的认识,推动宗教公益慈善活动的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作出应有贡献。

备注:本信息摘自国家宗教局门户网/地方工作,发布时间/2016年9月19日,来源/国宗局、泉州市民宗局,编辑/厅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