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古民居单体建筑宏琳厝完成夯筑试验 2019年将全面修复
2019年宏琳厝完成修缮后的效果图。
新华网福州1月20日电(陈雪慧)全国最大单栋古民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宏琳厝,在2016年受台风影响受损严重,经过近半年的抢修,目前,宏琳厝已完成部分修复工作,至2019年,受损建筑将全面完成修复。
位于福建省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的宏琳厝,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2016年7月9日,台风“尼伯特”造成闽清县梅溪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宏琳厝因墙体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导致建筑墙体大面积倒塌。666间房倒了110多间,夯土墙更是倒了三分之二。
洪水退后,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部门对倒塌、受损的建筑进行了抢救性保护。2016年8月24日,宏琳厝全面完成清淤,收集脱落建筑构件。根据根据福建省文物局批复的宏琳厝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2016年11月29日,宏琳厝灾后修复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2017年1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宏琳厝,看到施工队正在进行外围夯土墙的修葺。据闽清县博物馆馆长林跃先介绍,此次修缮的目标是要“修复到乾隆年间的格局”。宏琳厝共有三进,最外围第一进的围墙墙体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传统工艺材料,照样修成夯土墙。二进和三进则采用现代砖砌墙,表面抹上泥和灰,把传统和现代工艺相结合,进一步延长了古建筑的寿命。
“夯土墙的优点是冬暖夏凉,但修葺的速度比较慢,光材料的搅拌就要分三次进行。另外,每修葺一段就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保证墙体的稳定,所以一天只能砌40公分高的墙体。我们在材料中加入了壳灰和竹筋,也是为了让墙体更牢固,”施工方的项目经理林知利告诉记者,“有修葺夯土墙技术的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工人,目前在现场的有十多个,只能是慢工出细活。”
林跃先介绍,目前已完成夯筑试验,砖墙体、层面橡条的铺设,地面整改以及木部构件、柱梁、橡条等更换工作,完成投资1025万元。计划于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宏琳厝受损建筑的全面修复。
记者走访修缮中的宏琳厝。
修缮中的宏琳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