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建设守住环保底线
建章立制破解管理难题
省环保厅这位负责人坦言,实施生态省建设战略10多年来,我省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优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然而,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资源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部分河段、局部地区污染仍较严重,离群众的环保诉求还有差距。要通过建章立制,促进政府把公共资源环境管到、管住、管好,集中力量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如何建章立制?省环保厅该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关口前移,强化规划环评,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建设项目;另一方面,要强化服务,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把立说立行体现在服务的全过程;要深化改革,围绕“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总体要求,构建“定位清晰、权责明确、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的环保监管机制;要争取支持,准确把握政策导向,争取更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好项目、大项目尽快落地。
群策群力构筑生态防线
近年来,我省通过构建陆海统筹、上下游生态补偿、跨界水污染防治等省级部门联动机制、行政区域政府间联动机制、省际间环境应急救援机制,有力促进了防污减排和环境修复的联防联控。
省环保厅该负责人表示,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只有运用制度的手段加以严控,形成治污“合力”,才能有效遏制。
首先,严格依法监管是保护好环境的根本制度。要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切实扭转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两高一低”现象,坚决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对环境污染犯罪行为,要严肃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环境保护一系列工作制度中的龙头制度。要健全政府负责、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科学制定目标责任书和考核办法,实行严格的奖惩问责制度,将环保目标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促使环保目标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再次,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写入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建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支持环境公益诉讼,在高环境风险行业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将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风险高、生态环境影响大的企业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充分应用信用评价结果。
此外,还要严格监管点源、面源、固定源、移动源等所有污染物源的排放,全面落实部门“一岗双责”和各级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吴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