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率先探索“个性化”教学新模式

22.12.2014  12:23

安溪东洋小学的课堂和普通课堂不一样

小班”上课,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师生之间的氛围也更亲切。

   核心提示

  近几年,受城镇化趋势的影响,农村学校生源减少,出现了一些学生数量很少的“小班级”。针对这种客观情况,安溪县教育局引导学校改变教育理念,利用“小班”优势,打造更加自由的课堂教学方式,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

   学生自由走动交流,老师穿梭指点

  安溪魁斗镇东洋小学现有学生74人,平均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不超过20人。教室内配有电脑、电视、投影仪等多媒体现代设备,随处可见的图书角大多围满了看书的学生。

  这里的学习环境特别轻松,课桌椅的排列不再是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教学需求,随时组合成“马鞍形”、“圆圈形”、“品字形”等,教室墙上贴满了学生自己创作的漫画、照片和小制作,让孩子们真正感觉到“这就是我的学习地盘”。

  和想象中的不一样,在课堂上,孩子们不再只是呆板地坐在座位,老师也不是印象中一直站在高高讲台上讲解。在数学课上,记者看到,同学们自由地在教室里走动,每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他们拿着尺子互相测量脚掌、手臂的长度,采集数据,进行计算,老师则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不时给同学指点。

  为了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增加互动机会,东洋小学把老师的办公区也搬进了教室。此外,学校还实行小班化教学作业“面批制”,老师当场批改作业,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确定因材施教的方案。在这样的家庭式教学中,学生不再“”老师,而是逐渐养成善于交流,敢于提问的学习方式。

  超小型班级催生的新教学模式

  据了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安溪县266所小学中,100人以下的学校(含教学点)就有88所,占到全县小学数的33%,其中15人以下超小型班级占全县农村基层小学班级数近三分之一。

  安溪县教育局局长王佳敏说:班级生源少并不等于超小班教学,实施超小班教学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农村学校超小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从关注“普遍性”到关注“每一个”,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这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

  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东洋小学等学校确立了“超小班教学”的研究目标,尝试用小班化教育理念改变“超小班”教学组织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教学观念上,老师突破了“”的限制,与学生围成一圈,零距离交流知识;在教学方式上,老师要让学生处于课堂的中心地位,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尽量实现“个性化”教学。

  东洋小学教师王老师说:“以前,班级学生数量大,我们只能关注整体,教学精力更多只能放在解决普遍性问题上。而在‘超小班’,班级学生数量下降到15人,甚至10人以下,反而让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成为可能。

   “超小班”带来了更高效的课堂

  “超小班”教学为学生、老师带来了更融洽的师生关系、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更温馨的学习环境。

  安溪县魁斗镇中心学校校长蔡坤耀说:“‘超小班’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融入其中充当‘导演’,起到启发和点拨的作用。学生也不必规规矩矩地背着双手听课,可以插嘴提问,面对面讨论。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谁先想好了就可以站起来回答。”

  记者随机在东洋小学询问小朋友的学习感受。陈涛小朋友兴奋地将记者拉到教室后面的光荣榜边,开心地数着自己的“小红花”。他说,班上每个同学每天都会有两到三次被老师提问的机会,答得好,可以获得老师奖的“小红花”。每十朵“小红花”就可以到老师那儿换一个“大拇指”,然后珍藏到自己的“成长记录袋”里。

  学生家长王女士说,选择将孩子送到这所学校,看中的就是新颖的教学模式。学校老师总会为孩子设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女儿在学校表现好,“老师奖励的‘小红花’,我女儿高兴好几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