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获得更多安全感——福建省打造新型消防安全社会化体系侧记

25.04.2016  12:55


  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近年来,福建全省公安消防部门结合实际,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努力创新消防安全管理,着力构建政府、单位、社会多方互动的消防安全社会化体系。4月19日,福建省公安厅在厦门召开全省消防工作社会化管理现场会,总结推广相关经验。
  发挥“小、快、灵”优势 微型站扎根社区和单位  
  近日,厦门市“升级版”微型消防站格外引人注目:以湖里高殿社区为试点,整合社区志愿消防队伍力量,建设“社区微型消防站”;以吉家家世界为试点,依托物业管理公司,吸纳保安员加入志愿消防队,打造“商圈微型消防站”样板。走进厦门湖里区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吉家家世界家居广场微型消防站,在这个面积不足6平米的消防站内,水带、水枪、头盔、面罩、消防服、灭火器等装备器材一应俱全,义务消防队组织机构、职责任务、人员分工、执勤训练等规章制度一一悬挂上墙,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全国闻名的“英雄三岛”——大嶝岛,也有这么一支首个由街道兴办的政府专职消防队,15名队员,2部消防水罐车、1辆消防摩托车、4辆消防巡逻车,200多件套的灭火救援装备,2500平方米的消防站,达到“有队址、有人员、有装备、有训练”的标准。短短半年多来,大嶝专职消防队共接警出动16次,出动车辆32辆次,参战人员160人次,保护财产价值200多万元。在这“升级版”微型消防站的负责人看来,微型消防站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发挥“小、快、灵”的优势特点,第一时间将火灾有效控制在初期阶段,让小火不至于酿成大灾,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目前,省公安厅已经出台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和推进措施,推动县(市、区)的城市建成区街道办事处和设有消防控制室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建成有人员、有器材、能够3分钟内处置初起火灾扑救的“微型站”。
  村村建“消防队” 共筑火灾防控安全网  
  微型消防站建设过程中,各地注重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实际、整合力量,唱好“山海经”。地处山区的南平,市委、市政府根据农村火灾高发态势,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村级志愿消防队伍建设工作,全市1628个建制村实现了村村都有“消防队”的目标。在全市全面建成村级志愿队的基础上,近期,市政府又部署开展了新一轮的村级志愿队标准化建设,打造出符合山区的村级志愿消防微型站,初步形成了多点布控、城乡呼应的火灾防控网络。
  三年来,各地村级志愿消防队共独立扑救火灾120余起,协助消防部队扑救火灾190余起,实现了“打小、打早、打了”的目标,连续4年农村火灾起数和农村火灾亡人数实现下降。
  科学整合网格力量 精确排查火灾隐患  
  莆田市利用省综治委在莆田市试点建设“三化一龙头”工作(立体化防控、多元化调解、网格化服务、以落实综治责任为龙头)的契机,将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内容植入政府综治网格管理平台,形成了由政府综治、消防部门、公安派出所、乡镇(街道)以及社区村居网格员共同组成的火灾排查整治队伍,在全市范围内初步摸索建立了一套“网格人员巡查隐患、镇街政府督促整改、职能部门依法查处”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之前对于“九小场所”管控的不足,对小、散、远区域的火灾隐患排查,尤其是“三合一”隐患的排查起到了明显作用。
  莆田市共设立网格站点374处、单元网格1418处,共招聘网格人员1498人,已全部下派到1418个单元网格站点开展网格化排查工作,做到了每个单元小网格至少聘用1名专职网格管理员。2015年下半年,该市网格共排查场所8000余家次,督促整改基础火灾隐患1076处,全市小单位、小场所火灾起数同比去年下降了24.7%,火灾损失下降了37.3%。
  防火“卫士”及时预警 多部门联合部署推广  
  “有了这个报警器,店铺就像住进了一个防火‘卫士’,万一发生火灾,它将及时预警。”开服装店的姚小姐开店仅一年多,就遇上了“好时机”,泉州市丰泽区政府出资为2386家沿街店铺配置“5+1”消防设施,自己不用掏钱,就轻松解除火灾隐患。近年来,泉州市沿街店铺、城乡居民住宅火灾多发,小火亡人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火灾形势稳定的突出问题。面对这一现实,泉州市大胆探索、创新思路,大力推进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全力提升重点应用场所配置“5+1”简易消防设施(“5”即: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消防应急照明灯、灭火器、消防斧、自救式防毒面具(或逃生绳);“1”即发放一份防火安全手册)。目前,全市已投入200余万元专项经费,安装独立式感烟探测器5630个。
  目前,省公安厅联合民政、住建等五部门部署推广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要求各地要根据重点场所和安装部位要求,在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先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