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虚张声势的“空城计”:反令国家越走越窄

31.08.2014  13:04

事实上,日本现政府推行的各方面政策都不能让人看到一个大国“复活”的征兆,相反却令国家前途越走越窄

文/刘军红

年初以来,在国际地缘政治风波不断的背景下,日美欧同时表现出实体经济复苏节奏紊乱的迹象,去年盛极一时的“发达国家引领、新兴国家退化”的格局似乎迎来了拐点。在国际舆论和理论界,“长期停滞论”再现热议,而反映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弊病的“21世纪资本论”更加引人注目。

长期停滞论”从老龄化、少子化的人口学角度挖掘了发达国家投资率低下的结构性问题,“21世纪资本论”则从制度层面揭示了追逐“资本收益率”的资本主义的普遍弊端。着眼后危机时代,以上二论的相通之处在于反映了“均衡实质利率”呈现历史性下降的背景下,日美欧的量宽政策虽然可能实现“虚拟资产价格的再平衡”,但却无法实现“虚拟与实体经济的再平衡”,只能徒增泡沫,重蹈泡沫崩溃覆辙,无法具备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的条件。对日本而言,结构性和制度性问题更是非常严峻。

高龄少子化导致人口结构呈现历史性的拐点,日本面临人口空洞化。“人口动态”是把握一国未来的第一关键因素。当前,安倍政府已深陷人口结构性减少的进程中,如何确保1亿人口已成为其时代课题。人口结构的变化不仅导致社保、医疗保险税费负担增加,而且人口老龄化已经导致技术创新钝化,社会缺乏活力,特别是消费人群缩小,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动摇。

财政空心化折射日本国家内外能力的空心化。安倍上台大搞货币量宽、财政扩张,央行扮演了“公债货币化”角色,直接吸收政府新发国债,目前已吃进长期国债160余万亿日元,导致央行资产膨胀接近名义GDP的一半,在发达国家中最高。这不仅导致国债市场扭曲,功能退化,也导致日本长期利率快速下降。从投资角度看,长期利率下降意味着实体投资率下降,量宽政策释放的资金追逐虚拟资产,政策性制造泡沫。眼下,美联储“减量经营”,日本央行面临“退出竞争”。如果没有美联储“跑得快”,将意味着被置于“掩护美国撤退”的预备队位置,其风险不可预估。而提前于美国退出,则意味着抛售国债,进一步打击日本财政,引发日本国家风险。

面临能源、产业空心化,能源短缺成为制约日本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瓶颈。面对能源引发的社会成本和市场风险上升,日本企业加速外移,上市公司的海外生产比例已超过国内,日本产业迎来了“全景空心化”时代。尽管日本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恢复,如最近“日本经济新闻”对50种产品进行的市场份额调查显示,日本的11种产品占据世界第一,但美国的产品有18种占据第一,中韩合计12种占据第一,欧洲也有8种产品名列前茅,“日本第一”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更何况,当今日本产品市场份额构成中,超过半数反映了海外生产份额的上升,意味着国内投资率的下降,更加突出了日本产业的“海外化”。日本高速增长期形成的“国家战略与企业战略”二合一的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安倍执意在外交上沿着错误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以至于眼睁睁看着美欧等各国企业随着首脑外交拿走中国订单,日本企业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人口、社会、财政以及能源结构弊病相互纠缠,演变为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矛盾,阻碍日本经济可持续发展。例如人口老龄化与人口绝对减少,导致劳动力不足,创新钝化,生产率难以根本提升。当“安倍经济学”刚刚刺激社会需求上升时,日本经济旋即表现出“人手不足”,以至于演变为“供给不足”。日本经济陷入两难甚至多难境地。而当央行政策刺激物价上涨的同时,日本实质工资上涨率则出现负值的3.6%,这意味着未来需求将严重退化。

近期,受消费增税影响,日本经济明显表现“税前抢购、税后紧缩”的剧烈波折态势,应验了“峰高谷低”的景气观测规律。但日本政府仍在7月高调预测本年度GDP增长率为1.2%,明显高于民间智库的一般估计,令市场疑惑不解。其实,安倍政府在经济上背离实际的预测、内政上的强势主导、安全上的虚张声势,以及外交上的招摇过市,无外乎是要上演一场“空城计”。

但事实上,日本现政府推行的各方面政策都不能让人看到一个大国“复活”的征兆,相反却令国家前途越走越窄,来自国内外的不满情绪都在上升。虚张声势、招摇过市更是欲盖弥彰,折射出日本政治领导人缺乏自信和内心焦虑。

面对如此情形,安倍与其要上演“空城计”,不如学习一下唐代围棋高手王积薪的秘诀“逢危须弃”、“势孤取和”。只有正视历史、正视现实,以诚意和负责任的态度取信于国际社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妥善正确处理有关历史等问题,与亚洲各国走现实的“和平合作,互利共赢”道路,为日本改善与邻国的关系,为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宁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日本经济才有真实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