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破坏了和平氛围 刻意煽动威胁制造恐惧氛围

05.07.2014  16:56

  安倍破坏了和平的氛围

  过去几十年,日本在和平宪法下收获很多,用于“大炮”的资金被用来购买“黄油”,“经济立国”之路应该说极为成功。但这样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安倍首相正在透支民众的和平红利,并注销了“账户”。

  用宪法学专家、日本体育大学教授清水雅彦的话来说,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会议若“比喻为世界杯,就是只有安倍能无视规定,可以用手触球。”强加推行修改宪法解释的举动并没有成为安倍的“加分项”,反而“成功地”将自己的不支持率逼升超过7个百分点。

  “犯规”的安倍

  在安倍尚未做出这项著名的“决议”之前,7月1日的《每日新闻》和《东京新闻》社论的标题分别为《反对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和《绝不允许自卫队国军化》。

  这并没能有效阻止安倍及其阁僚。正如6月30日在新宿的自焚者没能撼动首相的“决心”。

  周一和周二,成千上万民众走上街头,在日本国会附近抗议,其中一些人举着安倍晋三刻着纳粹文身、留着希特勒式小胡子的海报。

  “从民众抗议的口号来看,民众并不认可政府摆脱和平宪法,认为解禁集体自卫权意味着把子女送上战场,日本人从此替美国人卖命。”《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观察,“但安倍强制推行的目的是想改变战后不平等的日美同盟关系”,求国家正常化之路。

  但民众并不买账,日本媒体6月27日至29日所做的民调显示,针对行使集体自卫权,34%的受访者表示同意,50%的受访者不赞成。

  事情发展到自焚乃至万人上街举行大规模抗议,可见事态严重到超出安倍政府预估。

  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刚刚毕业的秋元祥惠认为,“日本民众的抗议是认为和平比任何事情优先,绝对反对战争,反对军事力量的扩展”。

  一名在社交网络上引用“恭请首相先上前线”的日本网民说,“决定解禁自卫权的人是绝对不会上前线的,因为会被炸死,那到底谁上前线去牺牲呢?只有你和我。

  被煽动的“威胁

  内阁决议中,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条件之一是“日本的存亡受到威胁、国民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权利从根本上受到侵害”。

  不过秋元祥惠并没有感受到“中国的威胁”,秋元坦言,假期回国时在电视上看到“中国的船只和朝鲜的核试验时,才会感觉到威胁。

  “我周边的日本民众并没感受到威胁。如果说有威胁,这种威胁是一种被煽动的威胁,政客刻意在没有经历过战争中的年轻人中间制造一种恐惧氛围。”蒋丰解释。“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而不是战争的受害者。

  日本并未从自己是加害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明治大学教授森达也表示认同,在从经济之巅落下之后,日本又不甘心做亚洲的普通一员,对中韩的崛起颇感痛苦。“当满脑子是这种想法时,突然冒出了领土问题”,但“很多战争始于自卫失控”。

  膨胀过大的权力

  有学者指出,内阁决议出台后,安倍内阁下一步的主要政治议程是制定或修订配套法律。特别是《自卫队法》与《武力攻击事态法》的修订。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说,有10部法律需要重新修改。

  通过内阁决议做出进行宪法解释的举措让很多人不满。早稻田大学学生杉里郁也表示,“这不是法治国家应有的做法。如果要解禁,应该履行修宪手续,举行国民投票。”他还愤怒地说:“我认为此次的决议不正确。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战时被美国随意利用。

  有人担忧,日本首相权力会过大,甚至有发动战争的权力。“事实上安倍的权力已经是越来越大。”蒋丰观察。日本的国家安全委员其实就是以首相、防务大臣等四位要员组成的“四大臣会议”。“安倍以最高指挥者自居。”这与当时日本发动战争的“五大臣会议”相似。

  虽然两位受访的日本民众认为,日本不会允许首相独裁,会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首相的权力。但事实是,安倍在某些层面已经突破了某种意义上的限制。

  日本会不会成为战争的发动机?“和平宪法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日本失去了对外交战权,日本在美国的保护伞下,享受了和平红利。”蒋丰认为,内阁决议使日本极大程度上能解禁集体自卫权,“这可让日本有了和美国发动战争的可能,有了在亚太生事的可能,有了和友邦寻衅滋事的可能。

  “历史何曾相似。修改和平宪法以适应战争的战时法律。这点应该值得警惕。”蒋丰提醒。

  (人民日报记者 杨子岩)

【责任编辑:林少斌】【值班编辑:林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