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高颜值”

30.12.2020  13:30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穿行在柘荣的山环水绕间,感受着这座山城独特的地理人文肌理。生态优势是柘荣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拥有林地面积44785公顷、林地绿化率达75.57%,森林覆盖率71.1%的柘荣县,是全省首个“国家生态县”,也是全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近年来,柘荣法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司法修复,全面擦亮“生态司法”品牌,积极探索司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新举措,守护“高颜值”生态环境,着力让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

补种回访

破解“红土”密码

从回访档案的对比数据上看,老吴补种的樟树成活率不太乐观。联系一下村里,我们下午去山头再走一趟。” 柘荣法院行政、生态团队团队长袁高贤来回对比着成册的回访档案,对书记员小黄说道。

2019年9月11日,老吴从柘荣县东源乡东源村村民委员会承包了一片“水长湾”山场林地。办事心切的老吴在没有办理采伐手续的情况下采伐林木并转卖,被砍伐的林木蓄积量达21.739立方米。因触犯法律,老吴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五个月,并处罚金8000元,同时被要求补种林木。老吴依规签下“补种复绿保证书”,并补种下32.5亩的樟树。

基于生态执法的联动机制,林业部门为老吴提供健康的补种树苗。但从回访档案可以看出,老吴补种樟树的成活情况不太乐观。带着疑问,袁高贤现场查看了种植情况。

砍树容易种树难。原来,樟树作为一种适合于湿润低山丘陵地带的植被,要在海拔地势高的地区扎根成活,则需要养树人投入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当树苗还未生根成活,大量降水会导致土壤流失,土里的石头杂质又多,补种树苗要把前期施肥工作做足。”袁高贤为老吴补种工作提出新的调整方向。

事实上,补种复绿的后期成活问题在具体案例中并不少见,如何将“补种复绿”工作落到实处?

自2009年成立全国首个县级“生态环境审判庭”以来,柘荣法院首创“复绿补种”恢复性审判模式,力求最大限度恢复森林资源原有的生态容量和功能。该院出台《规范林业刑事案件补种复绿工作》规定,对每一个补种人员形成档案管理,年年回访、建档、调研就是对补植工作的再延伸。

在修复过程中建立保障、监督、验收、评估、风险防范等跟踪机制,加强对环境侵害人履行生态修复义务的监督和回访,定期检查生态修复情况,做好效果监测评价工作,即要求生态侵害人对所补种的林木,要承担抚育管护责任,并保证一定的成活率。多年来,柘荣法院促使被告人履行“补种复绿”率达到100%,6000多亩林地得到补植绿化。联袂偕行

共交“碧水”答卷

各职能部门要依照职责,加强配合与沟通,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项目,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在今年9月部署召开的河长制工作推进会上,作为河道管理成员单位之一,柘荣法院积极投入到全县“清河”行动和“四乱”整治工作之中。

事实上,这并不是柘荣法院参与流域治理提供司法协作的第一次尝试。针对近年来一些被经济利益冲昏头脑进行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的违法犯罪活动,柘荣法院通过进一步深入生态司法品牌创建,健全完善生态环境多元共治体系,着力构建生态环境司法预防机制,做细判后恢复生态工作。

2019年,柘荣法院审结了一起污染环境罪。该案被告人老江心存侥幸心理,将位置偏僻的原一级水电站废弃厂房作为焚烧危险废物旧铝元器件的场所。环保部门获得线索后,随即启动生态环境司法预防机制,柘荣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三家联合提前介入该案前期的废物处置工作,从材料进场到查获该案,仅用时五天,并在办案过程中,动员老江支付了危险废物处罚费49918元。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生态类犯罪对环境资源的损害,我们与公安局、检察机关在案件侦办过程中,一同引导被告人主动配合危险废物绿色处置工作。多单位的共同协作,极大提高了办案效果。”柘荣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盛桥说。

为了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柘荣县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线索通报、案件移送、资源共享、信息发布、联席会议等制度,形成全方位立体沟通联络和执法网络,推动生态环境资源综合治理。

立足实际,发挥司法能动性,柘荣法院先后成立驻县河长办法官工作室、驻县生态环境局法官工作室,主动把环境司法保护从各司其职向系统整体、常态规范合作转变,与多单位共同织密生态环境“防护网”。

宣讲成团

刷新“青山”颜值

对不起,我不小心,也不听人劝,造成了火烧山,你们要吸取我的教训,野外不乱用明火……

这个由柘荣法院“生态司法保护巡回服务队”干警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一根火柴惹得祸》改编自真实案例,通过方言对话的形式,一下子拉近了法律跟老百姓之间的距离。

用充满温情的司法工作,打出有温度的法律牌。2018年以来,柘荣法院积极创建并完善“生态司法保护巡回服务队”这一新司法品牌,构筑常态化生态保护机制。近两年来,在原有网格化分域管理责任模式下,巡回服务团队的青年法官通过点对点联动当地村委、司法、综治等力量,进行日常送法普法。

从“案发地开庭普法”到“巡回服务队日常送法”,柘荣法院还不断创新普法形式,紧密把握新媒体时代传播特点,主动拥抱互联网,制作传播广泛、立意新颖、内容积极的新媒体法治文化作品,积极打响新媒体特色普法品牌,传递政法好声音。

谁云白眼难谐物,自信青山不负人。”今年9月,巡回服务团队的青年干警结合柘荣明代清官游朴的清廉形象制作了《少年游朴为您解读“绿色”民法典》普法动画,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引人入胜的鲜活画面、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让群众在指尖之间就能获取法律知识。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载体”打造普法宣传新模式。如今,新媒体普法方式广受推崇,不仅有效扩大了普法覆盖面,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也成为宣传法治的有力武器。

我们将以切实的行动和法治的担当,在原有生态举措成果基础上,守住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这两条主线,为‘清新好柘荣’建设续写更多的‘绿色故事’,以不竭的司法动力,为美丽柘荣的山水画卷绘就法治的底色。”柘荣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丽景说。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罗晓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