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阳头街道阳春社区采访时发现,宁德市妇联创新总结出“大妇联”工作格局,激发了广大妇女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激情与活力。
创建“1123”社区“大妇联”工作机制
面对社区妇女群众数量众多、妇女活动活跃的局面,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基层妇联组织建设?通过多年摸索实践,阳春社区创新建设“1123”大妇联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新路子,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妇女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激情与活力。
阳春社区融合社区及驻区单位妇女组织力量,通过“1123”大妇联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工作开展,即围绕建设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这“1”目标,构筑“1”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妇女组织动态服务网络,全力打造社区妇女工作者队伍、社区巾帼志愿者队伍等“2”支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家庭关爱帮扶机制、妇女发展维权机制、妇女宣传教育机制等“3”项服务工作机制。
社区“大妇联”根据辖区妇女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做到社区妇联和驻区妇女组织在资源上共享、服务上共建、工作上共创,共同推动“大妇联”工作开展。通过建立妇女小组联系妇女工作制度、健全岗位责任机制,定人定岗,建立家庭情况档案,及时掌握妇情民意,实现社区妇女工作网络全覆盖,并定期联合开展社区助老、助残、助医、助学、助困等活动。
“零距离”唱响服务妇女群众的主旋律
针对社区空巢老人、困难家庭等群体,社区妇联定期上门走访,发动驻区单位开展亲情陪护、家政、居家养老、结对帮扶等服务。
低保户家庭林周弟、刘石妹夫妇以前是渔民,没有固定的退休收入,妻子刘石妹还长期卧病在床。在入户走访得知这一家庭情况后,社区妇联通过牵线搭桥,推荐林周弟到驻区一家单位工作,并为他们申请低保以及廉租房。心怀感恩的夫妻俩从原本微薄的收入中挤出钱来,购买茶叶、纸杯、桌椅等,夏天在社区群益桥头榕树下设“爱心茶摊”,为往来市民和晚上纳凉的人们免费提供茶水、椅子休息,6年来从未间断。今年5月,这对夫妻被授予闽东十大“最美家庭”,光荣登上“福建好人”榜。
对于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阳春社区开展“爱心妈妈”行动,结对助学助教、倾情关爱,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同时,社区妇联积极帮助下岗妇女再就业,普及各种法律法规知识,调解婚姻家庭矛盾;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寻找“社区最美家庭”等活动,展示新时期家庭美德;通过“百家菜”“百家粥”“百家饺”等“社区一家亲”系列文体活动,增进居民的了解和互动,传递和睦与融洽的邻里之情,丰富社区妇女群众的文化生活。
此外,社区妇联还聘请一批思想品质好、组织能力强、善于联系群众、热心社区工作的文艺骨干、离退休女干部等加盟社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发挥她们的特长,指导开展书画、广场舞、大合唱等活动,多方位满足社区妇女群众的文化需求。
社区巾帼志愿者陈金容,热心参加社区妇联组织的各项活动,带动了一大批社区妇女志愿者,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社区妈妈”。在陈金容等一批巾帼志愿者的带动下,社区还组建了离退休老人“七彩周末”器乐队、腰鼓队、广场舞、合唱队等16支文体活动团队和社区志愿者艺术团,展现社区巾帼风采。(记者 吴军华 通讯员 刘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