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着力构建“优质优美新环境”呈现新景象

14.02.2016  13:35

   深山老林里,猴儿沐浴着阳光,尽享着大自然的野趣。

   宁德网消息(记者 蓝强 邱树添 李民雄) 雨过初晴,沐浴在氤氲云雾之中的“猴山”,鸟啼猴鸣,溪流潺潺,美若仙境。

  山坡上,密林中,田埂间,甚至石壁上,一二百只顽皮的猕猴或追逐嘻戏,或倒挂树枝,或抓耳挠腮,或秀恩爱,或大快朵颐地享受甜美的玉米和地瓜……

  这如梦似幻诗意般的景象不是《西游记》中的花果山,而是猴年春节前两天记者在福安市白云山脚下的晓阳镇墙坪村“猴山”所见。

  “回来的猴子越来越多了!”墙坪村民谢庆增高兴地说。5年前他退伍回乡开始了义务守猴护猴,每天二三次进山喂食,风雨无阻。八十高龄的老父亲和儿子受其影响也自愿加入其中。在“老谢一家子”和福安市有关方面的关心支持及精心呵护下,这里猴丁兴旺,野生种群已达到200多只。

  “快看,那是猴王!”顺着谢庆增的手势,只见“猴王” 身材健美,披着灰褐色毛皮,缓缓地走到一块平地中央,举手投足间,从容优雅,与其它猴子迥然不同。尤其是那一身油光闪亮的毛发,在冬日灿烂的阳光下泛着青瓷一般迷人的光彩。猴王进餐时,其它猴子猴孙见状主动退居一边,或让出心爱的美食。

  黄兰峡谷山高林密、岩奇洞幽,是野生猕猴繁衍生息的天然场所,“猴山”因猴得名,然而曾经由于人猴争食,大量猕猴被捕杀,加之开荒种地炼钢铁,失去家园的野生猕猴一度销声匿迹。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曾在《摆脱贫困》中指出,闽东的振兴在于“林”,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历届党委、政府也始终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六新大宁德”建设中,更是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把着力构建“优质优美新环境”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引进项目时,还倡导“宁可少一点,也要环保一点”的理念,让宁德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如今,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66%,中心城区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甜美的空气,清澈的溪流,秀美的森林,宁静的港湾,希望的田园,诱人的美食,成为人类与野生动物共同的乐园。闽东大地涌现出许许多多像墙坪村那样安居乐业、生态和谐新景象。生态旅游区和风景名胜点越来越多。目前全市拥有5A级景区2个,4A级2个,仅去年就新增周宁陈峭、福安廉村、穆云3个3A级景区。全市共创建美丽乡村265个,打造美丽乡村景观带7条。除了福安,屏南、周宁、寿宁等高山乡镇也出现野猴聚集的喜人景象。

  丙申猴年,“金猴”归来,猴聚墙坪,猴聚闽东……同时随着宁德市生态环境越来越优良,鸬鹚、白鹭、红嘴鸥、黑尾鸥等珍禽也云集东湖、云淡、邑坂,溪尾……天空、陆地、海里,由“六新大宁德”催生了一幅幅“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小康社会新图景,也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乐的动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