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嘱托——宁德法院:“滴水穿石”,司法助力扶贫攻坚

23.05.2020  10:22




阳光四月,福鼎市赤溪村九鲤溪景区的桃花竞相开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周边市民纷纷前来踏青,一幅和谐秀美的乡村画卷展现眼前。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扶贫攻坚大幕在赤溪村拉开。当地发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顽强拼搏、久久为功,“穷山沟”化身“中国扶贫第一村”,  实现了幸福嬗变,也见证着闽东扶贫的精准发力。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事业中,宁德市两级法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主动作为,在制度创新、服务延伸、保障强化等方面下功夫,为攻克贫困堡垒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制度在一线落实,让帮扶“看得见

30年前的赤溪村,“住茅草屋,点煤油灯,吃地瓜,配野菜”,过去有多难,当地村民记忆犹新。

如何在精准扶贫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福鼎法院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在全国法院系统内率先提出司法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思路,成立赤溪村法官工作室,以“法庭-法官工作室-巡回办案点-无讼建设联络员”为载体,推行服务发展入村居、便民诉讼入村居、查明案情入村居、指导民调入村居、法治宣传入村居和干部帮扶入村居的“六入村居”工作法,将司法神经末梢延伸到最基层。

△法官入村指导民调

2018年以来,赤溪村仅有的10起纠纷全部诉前得到化解,周边村落矛盾纠纷的调撤率近九成。

赤溪之外,闽东大地上,贫困村接连摘帽。这条富有闽东特色的发展道路,也留下了宁德法院人的一个个脚印。

上下联动、工作到村、帮扶到户……多年来,宁德法院积极探索、精心谋划,形成司法服务保障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先后出台了《深化司法助力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为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全面脱贫攻坚提供制度支撑。

各基层法院充分发挥前沿优势,因地制宜、精准发力,为科学扶贫找抓手,为群众致富除障碍。

屏南法院干警到龙潭村走访了解文创产业发展情况

在屏南县,以古村落振兴为契机,屏南法院主动打造  “司法+文创”模式,帮助解决文创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法律难题。

在周宁县,法院机关党委会与下楼村党支部对接,拨出党建帮扶经费扶持光伏发电项目,收益既增加村财政,也用于贫困户分红。

△周宁法院扶持光伏项目

在福安市,畲区人民法庭干警到畲族群众中学语言、练歌舞,用畲族文化传播依法办事的法治理念,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

△福安法院畲区法庭到康厝乡东山村普法宣传

今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法院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落实“一书一队一平台一通道”机制,通过制定一份《涉新冠肺炎疫情民商事诉讼、执行风险提示书》、组建一支服务企业志愿者队伍、建立一个信息沟通服务平台、开通一条快立快审快执通道,建立服务保障龙头企业驻企日制度,挂钩帮助企业32家,为企业复工按下“快进键”。

△寿宁法院干警深入葡萄园了解种植情况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宁德法院干警用脚步丈量民情,进企业、入社区、下乡村,确保各项扶贫制度落实在一线。

2019年以来,全市法院挂钩帮扶 11个 乡镇,选派 7名 党员干警到贫困村挂职任第一书记,累计开展扶贫项目 24个 ,入户走访贫困户 160 0余人次 ,落实帮扶资金 250多万元



纠纷在田间化解,让发展“走得顺


寿宁县下党乡,地处深山峡谷之中,如一颗被山林紧紧包裹的翡翠。

2013年起,一支由清一色女同胞组成的生态女子巡回法庭走进大山,听诉争、明法理、断是非……让山区群众感受“地虽偏”而“法不远”。

昔日的下党乡,穷苦百姓靠山吃山,不加节制地伐木谋生,许多山体秃的秃、荒的荒。又因乡民法律意识不强,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生态女子巡回法庭法官开展环境小卫士活动

生态女子巡回法庭兜转山间,找病根、化风险,甘当乡里的“赤脚医生”。她们扛起国徽,将法庭“”到案发地,取得“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更实现了上万亩火烧迹地的补种复绿。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良好生态已成为下党乡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再次揭示了闽东迈向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也解锁了法治扶贫的密码。

△福安法院赛岐法庭为187位农户维权成功

当事人一起送牌匾致谢

在宁德法院干警看来,群众小烦恼也是民生大问题。征地拆迁、回迁安置、农民工讨薪等矛盾纠纷,往往是基层群众最操心、最烦心、最揪心的事。部分群众遇到问题习惯靠土规矩土办法解决,反而容易升级矛盾,甚至影响一家一户、一村一寨脱贫致富。

“‘快’字当头,司法助力脱贫攻坚,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好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他们卸下包袱、切断穷根,是司法机关的使命所在。”宁德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董明亮表示。

△上汽宁德基地项目司法行政多元调处中心揭牌 

随着宁德经济发展的全面提速,受征拆迁纠纷等影响,一些项目推进举步维艰,考验纷至沓来。宁德两级法院积极行动起来,通过重大项目提前介入,宣传征地拆迁法规、安置补偿费标准,为群众解惑释疑,确保贫困家庭户户都有“法律明白人”,为项目落地扫除阻碍。

宁德背山面海,不少乡镇地势偏远,舟车劳顿提高了维权成本,也在群众和法院之间建起了一道天然屏障。

△蕉城法院霍童法庭法官“夜访”村民

法官们离开高堂,深入边远村落,搭建“背包法庭”“海上法庭”“夜间法庭”等流动法庭,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就地调解,充分保障弱势群体利益,防止当事人“因案致贫”“因案返贫”。

△海上巡回办案

滴水正是这样穿石。在群峦叠嶂、沟壑纵横中,宁德法院以人民法庭为中心,逐渐拓展出 67个 法官工作室、 115个 巡回审判点功能,凝聚起网格员、村主干、人民调解员等社会治理合力,将大量村居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除了畅通涉扶贫案件“绿色通道”,完善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便民服务,降低诉讼成本,宁德法院还加大涉扶贫案件司法救助力度,2019年以来共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 138.71万元 ,发放司法救助金 499.36万元 ,指定法律援助 790件 ,为符合条件的 47名 申请执行人申请保险救助金 86.01万元





障碍在脚边扫除,让致富“稳得住

  “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国家产业补助资金27018.72元,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4月3日,随着法槌落下,王某被寿宁法院一审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近些年,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等好政策相继推出。扶贫资金本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容不得半点猫腻,但一些人却视其为“唐僧肉”,优亲厚友、雁过拔毛等问题时有出现。

△古田法院开庭审理一起职务犯罪案件

宁德法院重拳出击,为扶贫资金安全抵达“站好岗”,2019年共审结扶贫领域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各类违法犯罪10件,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

越是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越需要发挥“最后一道防线”作用。

在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尤其是当涉及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刑释人员等特殊群体时,因贫犯事导致矛盾升级的风险比较大。这些问题,既是脱贫攻坚的难点,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宁德法院抽调审判业务骨干组成团队,专门负责妥善审理涉扶贫刑事案件,对以农村弱势群体为对象的犯罪,注重结合扶贫工作,依法依规及时给予司法救助。对民间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则加强调解,真正发挥好社会矛盾“调节器”“减压阀”的作用。

4月2日,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在福鼎法院开庭审理。某保健食品店“挂羊头卖狗肉”,以消费金额越多、返利比例越高为“噱头”,共发展18人成为该店会员,非法“吸金”近270万元。其中,上当受骗的多是儿女不在身边的孤寡老人,一些受害者仅有的养老钱也打了水漂,晚年生活没了着落。

当天,福鼎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该食品店店长李某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切实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

△志愿者代表发言,并宣读《保护闽江流域湿地倡议书

近年来,宁德法院持续加大贫困地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力度,严惩坑农、害农犯罪活动,净化农村政治生态,守护农村治安环境。同时,积极参与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法院共建闽江、敖江流域生态司法协作,严厉打击在河道内非法采砂、炸鱼、乱建乱排等行为,守护闽东美好家园。

2018年,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霞浦法院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生态刑事案件的审理,将被告人(侵权人)自愿缴纳的生态修复资金用于生态司法教育基地项目工程的建设。截至目前,共有16案缴纳修复资金44.2万元,实现了刑罚和生态修复的“双赢”。

从前的“老少边贫”,如今放眼望去,一条条新修马路通向远方,一个个旅游项目遍地开花……闽东的改变,孕育于不断探索的步伐之中。

“宁德市两级法院要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更加积极主动,勇于担当作为,进一步拓展司法职能,强化司法帮扶、服务措施,扎实抓好'十个一'脱贫攻坚行动落地见效,以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助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董明亮说。




来源:宁德中院



  责任编辑: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