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教育“翻身仗”
时值年底,福建省宁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郭红一天比一天忙。他和同事一趟又一趟到边远山区县,督导推动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每次到县里督导义务教育,我们都力争推动解决一两个束缚、制约教育发展的具体问题;问题解决了,所付出的汗水也就值了。”郭红说。
位于闽东的宁德,被誉为“海上天湖、佛国仙都、百里画廊”。但另一方面,宁德是典型的“老、少、边、岛、贫”地区, 长期以来整体经济欠发达,县域间经济发展也极不均衡。在福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宁德就占了6个。这意味着,宁德60%的县市是贫困县。
“闽东经济不发达,拿不出更多财力办教育,既感到办教育之难,更感到兴教育之迫。”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的一番话,道出了几代宁德人的共同心声,“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20多年来,宁德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以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干,打了一场漂亮的教育“翻身仗”:“双高普九”目标提前一年实现,4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全市161所初中、279所完小校以上小学全部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完小以上学校100%实现“班班通”,中心校以上学校100%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435个偏远农村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滴水穿石:持续发力 久久为功
宁德办教育之难,从寿宁县可见一斑。
寿宁县地处闽浙两省交界,而下党乡则是寿宁县最边远的山乡,曾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
“20多年前,下党乡连一所像样的学校都没有。村里像我这样年龄的人,小学毕业的不到10%,中学毕业的更是凤毛麟角。”今年46岁的吴通福是土生土长的下党乡人,他的3个儿女都考上了大学,“这要感谢多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早在2008年,寿宁就提出了“教育强县”发展战略,千方百计筹措教育资金,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且在奖教奖学、营造重教氛围等方面频频出招。同时,该县政协还牵头设立了寿宁县教育发展基金会,14个乡镇也纷纷设立了“奖教助学基金”。据不完全统计,寿宁县教育发展基金会仅奖助金就已发放近3000万元。
近年来,宁德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市、县两级建立了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到21%、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10%和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等投入保障机制,切实把优先保障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
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教育需要,也是宁德各级的共识。比如2012年,廖小军牵头组织开展宁德农村教育资源等多个教育专题调研,推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校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将全市2.09万平方米闲置校舍用于优先发展学前教育。
“在宁德,当教育遇到棘手难题或碍于体制机制束缚时,党委、政府就会出面统筹协调,促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宁德市教育局局长赵榕生说。
赵榕生举了一个例子:地处旧城区的宁德师院附小老校区,校园面积狭小、学生众多,超班数、大班额的现象突出。2013年新到任的市长隋军在该校调研后,立即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决定马上在东侨新区启动建设附小新校区,今年秋季,占地50亩的宁师附小新校区投入使用,与老校区形成“一校两区”格局,有效解决了学位不足问题。
“十二五”期间,宁德共新建公办园68所,改、扩建公办园84所,增设农村小学附属幼儿班600个,总投入5.23亿元,新增学位2.25万个;实施校安工程、扩容工程、农村薄弱校改造、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项目442个,总建筑面积58.4万平方米,总投入26.5亿元,新增学位3.83万个。
弱鸟先飞:敢闯敢试 勇为人先
弱鸟先飞,首先要有“先飞”意识,“先飞”欲望极其强烈,终究能飞起来。
宁德蕉城区金涵中心小学曾是一所相对薄弱的学校,周边群众不乐意送孩子入学。宁德师院附小是省级示范小学,优质教育资源较为充足。同在一个城区,一校“贫困”,一校“富裕”,有没有办法使金涵小学迅速“脱贫致富”呢?
今年初,通过参与“大手牵小手”帮扶薄弱学校五年行动计划,金涵小学升格为宁德师院附小畲乡校区,宁德师院附小派出6名优秀教师在该校任教。结果,今年秋季入学,周边家长十分踊跃,金涵小学一下子火起来,一年级招了8个班。
金涵小学生源的冷热更替,只是宁德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教育系统在福建率先推出了“大手牵小手”“集团化办学”等立得住、叫得响的教育改革举措,很大程度缘于闽东人以弱鸟先飞自勉,敢闯敢试,勇为人先,用改革争取更多的教育红利。
赵榕生介绍,针对阻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宁德先后出台了“大手牵小手”帮扶薄弱学校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心城区改造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推动义务教育教师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等配套文件,以及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上为加快教育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在“大手牵小手”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宁德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城区学校“小片区管理”和农村薄弱校“委托管理”,推广“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等办学模式,有效缩小了强校弱校及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
市教育局初教科科长林宜祥说,所谓城区学校“小片区管理”模式,即以片区内优质学校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一般校,逐步缓解了城区“择校热”。所谓农村薄弱校“委托管理”工作,即采取强校与弱校“结盟重建”,提升农村薄弱校办学水平。
“全市各县城区小学实行‘小片区管理’,实现片区内学校教育管理、教师培训、课堂改革和质量考核的同步施行,有效推动了薄弱校改造升级,缓解了城区‘择校热’。”赵榕生说。
据统计,2014至2015学年,宁德共交流校长、教师2203人,各县市教师校长交流人数均达到应交流人数10%的要求,部分县市交流比例达到20%以上。
以生为本:食宿无忧 乐享教育
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所有学生接受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促进学生更高水平的全面发展。赵榕生说:“我们倡导从吃、住、行等方面倾情关爱农村学生,近年来,下大力气抓好农村寄午制小学和寄宿制中学的建设,努力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屏南县既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从2012年起,该县在全县所有农村中小学推行“寄宿生营养餐”,一日三餐全免费,每餐至少保证一荤、一素和一汤,2000多名寄宿生受益。
从2014年起,宁德市蕉城区在1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实行“128爱心工程”。“1”是给予寄宿制学校每名寄宿生1000元补助,用于统一配置学生寄宿设施设备;“2”是给予每所寄宿制学校每年2万元补助;“8”是在寄宿生每人每天省级补助4元营养费的基础上,区财政每生每天再增加补助8元,每年按220天计算,以解决寄宿生的吃住问题。
福鼎市在福建省率先实施农村教学点学生免费寄中餐项目,对距离完小校和教学点两公里及以上的学生,市财政给予每生每餐补助5元;落实农村学生周末接送班车,解决农村学生周末出行难问题,保障学生交通安全。
“不少县市已实现农村学校寄宿生拎包入住、吃饭免费,农村孩子的身体素质提高了,也让农村学校有了生气,更有了希望。也正由于农村学校人气渐渐旺起来,城区中小学学位紧缺的情况才有所缓解,全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95%以上安排在公办校就读。”赵榕生说。 宁德朝气蓬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也令记者印象深刻。
2012年以来,该市持续开展“班班有歌声、校校有校歌”活动,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各级各类学校积极组建校歌创作团队,并利用班会课、音乐课、晨会、文娱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演唱歌曲。比如,福安师范附属小学利用校园电视台,每天开设“音乐微型课程”,展播校歌和适合小学生演唱的儿童歌曲;福安市穆云畲族乡中心小学发扬民族特色,组建畲歌传习所,组织学生传唱畲家传统歌曲;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侨小学编印《班班有歌声》校本教材,收录原创班歌、校歌及适合儿童演唱选唱歌曲55首……据统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班班有歌声”活动3万多场次,创作校歌近千首,闽东大地上掀起传唱校歌的热潮。
近日,在福安市上白石中心小学,一堂堂设计新颖独特、构思巧妙的示范课和观摩课上,师生互动热烈,气氛活跃,时而传来琅琅读书声,时而爆发出笑声和响起掌声。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如今已成宁德市中小学课堂的新常态。
“可以说,食宿无忧、乐享教育是闽东重教重学的一个重要体现,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赵榕生说。
以师为要:构筑平台真情关爱
2008年,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学苏和木教师夫妇放弃了城区学校的优越条件,申请到离城区30多公里的日宅民族小学任教。苏老师夫妇缘何主动申请到农村学校任教?原来,福安设立农村“特岗学校”和农村“特岗教师”,给予“特岗教师”职称评聘优先、每月发放特岗补贴、安排子女城区学校就读、每年一次免费体检等8项特殊待遇。目前,福安市成功引导城镇富余教师到102所农村特岗学校任教,活跃在农村一线的特岗教师近600人,约占小学教师的1/4。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宁德各县(市、区)政府纷纷对在偏远地区学校任教的教师发放特殊津贴,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如霞浦县将海岛教师边岛津贴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360元提高到500元,提高海岛乡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总体结构比例,使之达到2∶4∶4,并对近3年退休的教师全部不占岗位数聘任。
与此同时,宁德市还积极搭建平台,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遴选培养一批名师、名校长。“十二五”期间,全市选派9758名校(园)长、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培训,全市农村教师免费培训了一轮。开展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共举办三届全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1393名教师参与亮岗比拼。实施“宁德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共遴选、培训205名市级培养对象。
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宁德各级教育系统近年来持续开展具有“闽东特色”的“三访三创三争”,即机关干部访谈学校,创服务型机关先进,争做机关优秀干部;学校管理干部访谈所有教师,创基层党建工作先进,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教师访谈所有学生,创教育事业发展先进,争做优秀人民教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广大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老师来家访不再是告状,而是和我们探讨教育方法,同时也激励了孩子,这让我们很欣慰。”福鼎市的井头村家长们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据了解,福鼎市教育工委、教育局在开展“千名教师大家访”中,4300余名教师利用寒暑假来到学生家里,与家长促膝长谈,了解学生家庭生活情况,与学生探讨假期学习生活安排,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赵榕生说:“宁德虽然经济欠发达,但在‘闽东精神’的引领下,我们打了一场教育‘翻身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教育投入,抬高教育底部,提升师资水平,扩大优质资源,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均衡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张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