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30余载扶贫开发纪实

07.12.2015  00:27

   宁德网消息 宁德,曾经因经济落后而被称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 是中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

  30年来,宁德干群紧紧扭住扶贫不放松,始终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工作主线,滴水穿石,矢志不移,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立足闽东资源实际,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将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统筹安排、合理谋划,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选准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苦干实干,书写出“至贫能富”的追赶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这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温饱问题、为实现小康生活吹响的决胜号角。它将指引宁德干部群众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以愚公移山的斗志,咬定目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致富攻坚战。

  昔日特困下山溪,山高路险鸟迹稀;

  早出挑柴换油盐,晚归家门日落西。

  畲苞花(映山红)开满山红,葛藤花开满山转;

  东风吹倒黄连树,“山哈”有了共产党……

  一曲新畲歌罢,福鼎市赤溪(“下山溪”主村)“山哈”钟而钊眼含泪花,泪光中映照着不堪回首的苦难日子,映照着对共产党的满怀感恩,映照着对小康生活的无限珍惜。

  扶贫,是通往幸福彼岸的大船。

  30年来,在习近平同志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闽东340多万干群始终以坚韧的精神“拔穷根,挪穷窝”,从培育“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脱贫精神到统筹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从加强脱贫一线的核心力量到整合资源形成社会合力,书写出“至贫能富”的追赶样本——按照国定贫困线标准,全市贫困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77.5万人下降到如今的11.3万人,贫困面从37.8%降至5%以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0多元增至1.13万元。

  小雪时节,再次踏上“中国扶贫第一村”的赤溪,水墨画似的山清水秀、百姓安居乐业景象在记者面前舒展开来,纯朴善良的“山哈”自编畲歌,歌颂劳动、祈福丰收、赞美爱情,纵情讴歌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钟而钊与赤溪村的22户畲民是全省第一批整村搬迁的农户。在亮堂堂的新居里,他感慨万千:“如今生活像畲苞开花一样红红火火,真是要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呀!”昔日的弱鸟,如今振翅高飞,村民人均年收入从过去的100余元,增加到了去年的1.16万元。

  赤溪村的幸福嬗变仅仅是宁德扶贫工作的一朵小小浪花,而浪花下更是一股众志成城摆脱贫困、奋力奔向全面小康的强大涌流,积蓄已久,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