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让城乡孩子共享成长阳光
9月1日,宁化县安远中心小学新教学楼投入使用,全校师生共同翻开新学期崭新的一页。这是该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宁化县投入16250万元,全县中小学C、D级危房得到全面解决,新建教学楼、学生食堂宿舍和科技楼等项目32个,完成全县35所寄宿制学校热水供应等设施……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该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
项目带动,改善城乡办学条件
以校舍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办学提供基本保障,是宁化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走进安远书典希望小学大门,地处偏远乡村的这所小学校让人眼前一亮:焕然一新的教学楼、宽阔平整的操场、干净整洁的学生宿舍,在四周青山翠竹掩映下,校园显得格外宁静幽雅。
校长付贵明说:2011年,新校区开工建设。2012年9月,学校正式投入使用,并通过了农村标准化学校验收。
穿行在宁化各乡镇,学校是最漂亮的一道风景。“通过对接省上危房改造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项目,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全县校舍项目建设,保证各校办学条件均衡发展。”宁化县教育局局长吴革伟说。
孩子的幸福成长离不开各种关爱,宁化县全面实施农村学生幸福成长工程。
“除了寄宿制标准化食堂外,学校还按县教育局要求,建设‘三房五室’,配备空气能热水器。”宁化县安远中心小学校长朱汉清说。
今年,宁化县已完成12所学校食宿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食宿条件。
倾斜农村校的同时,宁化县还不断加快城区学校扩容项目建设。随着第二实验小学、城郊小学二期工程、实验小学教学综合楼等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多措并举,推进师资均衡配置
除了硬件投入外,教师结构不合理、年龄总体老化等问题,也是宁化教育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何解决?
“除了每年按教师自然减员总数的30%左右补充急需专业年轻教师外,我们还要求教师在城镇校与农村校、优质校与薄弱校、中心小学和完小(教学点)之间合理流动,并选派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安排农村新招聘教师到城镇学校跟班学习。”吴革伟说。
近三年来,宁化县共交流教师671人次。其中,仅在宁化师范附小就有150多位乡镇教师到校跟班学习,学校也先后派出15位教师到乡镇学校交流。
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是宁化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另一途径。近两年来,宁化县共成立名师工作室12个,全县共有特级教师1人,各级学科带头人112人,名师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便捷的网络,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也是补充农村师资短缺的有效抓手。目前,宁化县已配齐了40所中小学校现代教学设备,安装36个“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学点项目,并引进“人教数字化校园”资源,逐步铺开全县“班班通”建设。
为了鼓励城乡师资均衡流动,宁化县还实行边远农村教师补贴制度,对教龄满25周年的农村教师职称聘任实行单列。
注重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宁化县还鼓励各校立足校情,办特色教育,走内涵式均衡发展道路。
今年暑期,宁化首届“兰亭”书法培训班在城东中学开班。宁化实验小学退休教师陈建智免费辅导学员学习“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吸引了一批10岁至16岁的中小学生。
作为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书法教育已成为宁化城东中学最亮丽的名片之一。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一校一品”创建过程中,宁化连续十年举办全县“创特色·树品牌”观摩交流活动和校长论坛。目前,实验小学写字教育、宁化附小艺术教育、城东中学社团活动、客家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等已成为全县特色教育品牌。
为了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品牌,宁化县对学校综合评估不搞统一标准,不采取“一刀切”方式,而是针对各校实际设置个性化发展评估指标,充分调动各校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