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需要正确的教育观念

24.03.2017  13:50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出《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的表述,意味着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期定在8月31日的一贯做法很有可能会变动,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议论。(东南网3月23日)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育部尚未明确规定新的教育政策,已产生强烈反应,引起广大家长和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已有孩子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0%的受访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年龄对日后成长发展影响大。39.8%的受访家长认为孩子晚入学好,36.0%的受访家长认为早入学好。

  家长端正教育观念,胜于早上一年学的社交教育。高考一直是众多学子必买的社会门票,而中国有句老牌广告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部分家长认为早上学意味着早吸收新知识,即便是高考复读一年,孩子的年龄也不会太大。调查表示,为了让孩子早入学,58.5%的受访家长周围多有托关系早入校的行为,33.6%的受访家长甚至有提前剖腹产的情况。

  在孩子的成长中,必须尊重客观的发育规律,不能揠苗助长。一味地提前孩子的入学时间,孩子的身体发育、心理条件都未准备好,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完成学业是很吃力的,甚至有可能让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心灵发展和成长规律,比利用一年时间让孩子提早进入社会生活来得更至关重要。在合适的年龄,接受与能力对等的教育信息,才是孩子成长的必胜法则。

  父母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强过晚上一年学的身心发育。受访家长看来,自理自律能力(57.6%)、心理成熟度(57.0%)和身体发育程度(50.9%)应该是判断孩子是否可入学的主要标准。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晚一年上学,身心比其他孩子成熟,自律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胜于年纪小的孩子,成绩也会因此更优异。

  在孩子的成长中,必须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多管闲事”。与孩子接受能力更息息相关的是父母的教育方法,科学地激发孩子的思考力、判断力比让孩子在家多“自由幸福”一年更相形见绌。鼓励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尝试新事物,是对是错,是进是退,都由孩子自己承担,将成功的收获由孩子独占,把失败的权利也留给孩子,才是孩子成长的葵花宝典。

  教育孩子的渠道有很多,上学早一年或晚一年并不能真正影响孩子的成长,真正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是家长们潜移默化的教育。尊重客观的发育规律和孩子身心的发展状况,了解自己的孩子,充分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孩子必将成为优秀人才!(台江区委文明办 郑雯)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