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是怎样炼成的(一)
【编者按】
临近期末,高三各学科模拟考频频到来,不少学子面对题海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成绩不稳定心态难免失衡,更有学子化压力为熬夜刷题的动力却收效甚微。也有一些高三家长比孩子更加焦虑,看着孩子夜夜苦读却帮不上忙只能干着急,想到孩子的分数就寝食难安。
究竟,高三阶段要如何冲刺?怎样复习才高效?取得高分有什么诀窍?从今天开始,我们请来了我省部分高中2017届的优秀毕业生以及他们的父母,与我们分享备战高考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日学霸:周鑫
2016年从福州一中考入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
学霸寄语
认真对待,无愧于心。像考试一样认真做作业,像做作业一样轻松考试。展现真我,实现梦想。
制定学习计划 关注薄弱科目
我认为是在熟悉自身的学习效率基础上制定学习计划,保证高质高效地学习。我熟悉我自己的做题速度,我可以在每一次学习的时候根据时间长短确认自己可以完成的题量,然后在这一个学习时间中务求将计划完成。熟悉自己的学习效率可以给自己一个很好的节奏,保持这个节奏对高三最后的稳定心态也有莫大的作用。
我的策略是着重关注自己较薄弱的科目,如我的物理相对于其他的科目并不是非常优秀,发挥也远不如化学、英语等强势科目稳定,那我更多的就是在物理上下功夫。我并没有使用题海战术,一定的题量是必须的,但是应该在选择题目和做题后的思考上下功夫。复习阶段更多选择跟随学校的进度,做好和学校进度相匹配的练习。冲刺阶段,明确自身物理较为薄弱,我于是选择各学校的理综模拟卷,仅做其中的选择题和物理部分的题目,不浪费时间在其它的科目上。同时做完两到三份题目之后自我进行一次反思和总结,找找题目中存在的共同点,这些基本就是今后的考点或者知识重点。还有不懂的一定要及时求助老师。
总的来说,高三我的复习都是建立在熟悉自己的学习状态的基础上进行的。明确自己薄弱的科目,针对性选择题目,注重发掘题目的共性和自身无法独立完成的题目后隐藏的不熟悉知识点或者其他问题,查缺补漏。
反对刷题熬夜 保持充足睡眠
我不赞成过度的熬夜刷题,尤其是在学校的第一轮复习的时候。高三一年我从来都是十点半准时睡觉,保持充足的睡眠是第二天高效听课的必要条件。每一节复习课的内容都是精华,少了一节课再也补不回来。平时没空做的题可以用节假日,空余时间来补足,但是上课老师讲的东西一旦错过就不可能再回来了。如果每天都熬夜刷题可能就要从自身的效率上着手去思考了,是否自己做题速度太慢,还是将时间浪费在做相同相似的题目上,其实很多辅导书的题目都是完全一样的,没有必要刷太多的题,关键要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
认真对待考试 补齐知识短板
我的成绩大部分都比较稳定,但数学和物理两门偶尔会有波动,但我觉得这种波动都算正常。我一直认为高考前的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查缺补漏的好机会,考好考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次考试你什么内容不会,考了之后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不会,不会的是否都已经真正弄懂。一次次查缺补漏,填补自己知识的空白,补全自己的短板。
自主学习能力 贯穿高中大学
我觉得大学中最需要的素质应该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种在重点不明确的情况下宏观地学习一门学科的能力。
大学中的专业课可能一周只有两节到三节,不像高中老师会在一个知识点上花费大把的时间。老师只讲理论和基础,感觉很少有重点,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课后自己进行拓展学习。除了要消化老师上课讲解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和掌握你所学习学科的主要思想以及发展方向。举个例子,我现在学习的是经济学,那我上课更多学习的就是经济学家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比如他们做出了哪些假设,使用了哪些数学方法,怎么得出结论。
大学的学习不同于高中——很多时候你会做题,会考试就可以了,更多的时候你要知道知识点的本质是什么,不仅要应用自如,还要知道这个知识到底是怎样诠释的。或许这个能力在高中比较难以培养,但是有一个能力是大学高中通用的,那就是高效上课的能力,上面说到的能力也是以此为基础。上课时候专注,听清楚老师讲解的东西,找出其同教材的对应关系,必要时候做好笔记,这个能力是可以从高中就可以开始培养的。
学霸家长:周鑫的母亲林碧琴
家长寄语
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关心、理解和信任。引用纪伯伦关于子女中的一句话共勉: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们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我觉得周鑫的自信心足、心态好,自我调整能力强。记得他在高二文理分科和刚到高三的第一次大考中发挥失常,但是他都能以平常心对待成绩,认真地做好考试的总结和分析。到了高三,物理和数学成绩有时不稳定,我们一度也很担心,建议他考虑参加课外辅导班,他拒绝了,他始终相信自己行,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来提高,最终他用自己的成绩向我们说明可以自己做好。
作为家长我觉得我们能给他的就是对他的决定给予完全的信任和全力的支持,充分相信孩子自己能够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高考后按他的成绩可以去清华,但是他放弃了。他告诉我们,他喜欢读经济专业,喜欢上海这个城市,他选择去复旦。当时我们没有一点点的犹豫,明确告诉孩子你十八岁了,我们相信你的选择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父母尊重并支持他的选择。当我们觉得孩子已经能够较好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时候,我们选择逐渐放手,给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