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贵在践行、重在坚持
3月4日一大早,禹登容便从家里赶到杨军军的家里。这个孩子,她已经资助了7年。“军军10岁就失去了双亲,生活过得很艰苦。刚开始资助时,他个子很矮。现在已经是一名高三学生,都长好高的个头了。”看到孩子健康成长,禹登容感到很欣慰。多年坚持资助贫困学生,只是禹登容众多公益事业中的一个侧面。她的公益故事,已经连续上演了整整10年。今年2月,对禹登容来说意义非凡。中宣部命名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她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人。(3月5日《贵州日报》)
学雷锋难吗?有人说很难,感觉雷锋就像矗立在远方的一座高塔,似乎只可瞻仰,任凭我们怎么努力,都够不到塔尖,达不到那样的境界。事实上,雷锋不只是活在书本、站在巅峰的道德楷模,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雷锋精神是崇高的,但学雷锋没有门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禹登容连续10年热心公益事业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学雷锋”贵在践行、重在坚持。
56年,雷锋精神生生不息,不仅丰富了它的时代内涵,更让它成为人人践行的社会风尚。禹登容“学雷锋”源于从小的耳濡目染。她的母亲是一名居委会主任,经常带着她和弟弟照顾当地一位五保户王婆婆。爱的种子,就此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不管从事何种职业、身处什么岗位,只要崇德向善,多为别人考虑、对弱者报以同情、向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点滴之间,就可以靠近那个伟大的灵魂。助困、助残、助老、助孤、助学、助矫、消防宣传、禁毒宣传、创模创文宣传及秩序维护、关注进城务工妇女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都有禹登容的足迹和声音。她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可以触摸的感动,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雷锋。
雷锋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是自己的幸福。”现在读来,或许有的人仍不大理解,认为这是一种“理想境界”。中国青年报曾刊文说,“读懂了雷锋的快乐,才读懂了雷锋”。雷锋把做好事视为一种幸福、一种快乐,禹登容读懂了雷锋,所以使自己“学雷锋”成为一种自觉,“日复一日爱心耕耘,月复一月快乐开心”。在家,禹登容是名孝媳,与兄妹们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8年,为重病久卧在床的公公喂饭喂药、养老送终;在社会,禹登容是名好义工,自2009年以来,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近10000小时。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新时代学雷锋、传承雷锋精神,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跑。当越来越多的人把“学雷锋”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一种幸福来追求,坚持“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雷锋精神就会更加深入人心,释放出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泉州市委文明办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