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我眼中的星云长老

21.03.2018  06:06

佛教在线讯 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所做的一切,也都如雪泥鸿爪。但在这如梦如幻的人间,还是有境界的不同。江海长空之辽远,幽兰修竹之清雅,是自然境界的不同;汲汲眼前之凡夫,高蹈出尘之异士,是人生境界的不同。但还有一种境界,它广大浩瀚,星汉灿烂,通透无碍,无方无圆;还有一种人生,它包罗万象,涵容一切,繁华尽显,真淳常在——在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会看到这种境界。

我与长老,年龄相差四十余岁。但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差,不是代沟,而似一座桥梁、一条河流。古代丛林的禅堂深寂,近代佛教的风起云涌,现代佛教的人间活力,从这座桥、这条河源源不断地注入我的心田,在当代佛教“何去何从”的探索中,一直给我以潜移默化的启示。

一、长老的“大格局

一个人对自我的定位,决定了他人生的格局。定位自己是天下之人,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定位自己是佛法传薪者,则有“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之大愿,“宁向西行一步死,不向东归半步生”之大行。回想星云长老初出茅庐,便在太虚大师振兴佛教的胸怀感召下,将人生的定位放在了为整个中国佛教谋未来的高度。他自述当时心情:“爱教热忱、护教勇气在心中翻腾,每次自问:兴教度众,舍我其谁?一股沛然之气涌上胸怀。

这种“兴教度众,舍我其谁”的沛然之气,塑造了他超越凡流的人生大格局,推动着长老一路前行,从大陆来到台湾,从近代走进现代,从寺庙走入人间,从中国走向世界。

他常说,我是“中国人”,我有一颗“中国心”。赴台近七十年来,无论是海峡的潮水,还是历史的风雨,都从未磨蚀过长老犹如赤子的“中国心”。

于教于国的忠诚、热忱,于民族于文化的系念、担当,使长老的人生始终站在中华民族和平统一、中华佛教新生广弘、中华文化复兴昌明的大格局上。这种格局,超越了一人一寺、一宗一教、一时一地的局限,而将个人的生命与中国佛教、中华民族的命运融为一体。

早在一九八九年三月,星云长老即率“弘法探亲团”赴大陆访问,揭开两岸交流的新篇章。此后近三十年间,他不断来往于两岸,驾般若之舟,勤作和平摆渡;秉善巧之梭,编织友谊纽带。

二OO四年二月十五日至二十九日,“海峡两岸佛教音乐展演团”在台湾演出,每场演出结束后,星云长老以及我和其他几位法师,都会一起上台谢幕。犹记长老在谢幕后真情流露的致辞:

我们正在创造一个历史,一个融和的历史。把传统佛教的梵呗和现代的乐器融和在一起,把静态的禅与动态的武功融和在一起,把汉传的、藏传的、南传的佛教融和在一起,把海峡两岸佛教徒的心也融和到了一起。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大陆和台湾之间虽然由海峡相隔,但两岸佛教界之间的手足情谊和佛教交流是无法阻挡的,两岸同胞之间血浓于水的自然而亲切关系也是隔不断的。这次两岸佛教音乐展演,将中国三大语系佛教结合在一起,是未来佛教发展的方向,是中国佛教千年来梦想的初步实践。

长老坦言,“两岸分离了多少年,但佛教徒之间的友谊常在,我们没有分离,永远在一起。海峡两岸尽管有辽阔的海洋阻隔,但海涛喧流阻断不了我们的情谊。我感觉今天世界的和平、人民的安乐,要靠两岸的佛教和所有的佛教徒们共同努力争取。两岸要不断加深交流与合作。

融和差异,凝聚人心,情牵中华,胸怀世界—这是星云长老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这种开放融通、广大包容、与时俱进的时空观、佛教观、民族观、世界观,彰显出长老的大心胸、大格局。以此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长老八十年出家生涯所走过的,远非一般的个人清修之路,而是以大乘行者的身分扮演了历史的书写者、时代的开创者、和平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