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出走背后的“虎妈”、“猫爸”之选择

21.05.2015  23:33

    “紧急,紧急,同事儿子小赵今天早上离开大溪二中,希望有人看到后跟我联系。”12日上午,一则寻人消息在微信朋友圈迅速扩散。几个小时后,有人在大溪高田村发现小赵,立即报了警。就这样,小赵被顺利带回了家。他之所以出走,是因为中考压力太大了(参见本报5月13日第三版)。

    前些日子,松门镇中学也有两位初三学生因同样的原因离家出走,让人惋叹。因中考压力太大外出修炼,看似可笑的行为背后却有着现实的逻辑轨迹。一方面小赵深受魔幻动画片的影响,这次离家出走还带着一本魔幻动画书;另一方面是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成绩下降,考上普高可能无望,以外出修炼的方式逃避现实。但离家出走却给学校、家庭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于个人也不是什么幸事,冲动的出走,虽然世界很大,但却未必能收获精彩。

    实际上,小赵的父母给他的压力并不大,对其也没有多大要求,虽然他的父亲在其小时候曾有严厉要求。小赵的问题,有其个人原因,比如没有找到更好的排遣方式,多沉迷于魔幻动画片中。也与父母缺乏沟通有关,当然,其父母可能平时忙于工作,也没有主动向其示爱。孩子离家出走回来了,这犹如宝贝失而复得,会异常珍惜。成绩不重要,人平安就好,这该是家人的共同想法,但小赵的“心病”却并未因此而彻底消除。“心病”仍然需要“心药”医治。

    最近,赵薇和佟大为主演的电视剧《虎妈猫爸》,因为涉及接地气的“幼升小”择校、“隔代宠”等焦点话题,受到很多家长的关注,一些家长一边看一边联想到自己的经历,满满的都是泪。剧中的“虎妈”赵薇和“猫爸”佟大为,在回答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虎妈”的答案是成为“成功的人”,“猫爸”的答案是成为“快乐的人”。恐怕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既成功又快乐,但往往将成功放在首位,可以为了成功而“牺牲”快乐。

    在温岭,各种培训班多如牛毛,但却不缺生源。每逢周末,写字班、作文班、舞蹈班就热闹起来了。孩子的周末被各种培训班排得满满的,比总理还忙,而孩子的父母也多是趁孩子可怜的空闲时光带孩子去公园或是周边的景点玩耍,要不然,孩子写作文,一点灵感都没有了。可以这么说,温岭的父母多是在孩子“成功”和“快乐”中摇摆不定,但限于现实,往往是成功占据上风。虽然心里心疼孩子,但嘴上是不会说的。温岭是小县城,却有着畸高的生活成本。看看那高不可攀的房价,有多少父母能够让孩子只选择快乐呢?

    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尽相同的,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没有什么可比性。让孩子拥有快乐,最需要父母努力。回到小赵身上,考不上普高,考职高也一样。现在考职高同样可以上大学,能学到一技之长,以后的生活仍然很滋润。选择外出修炼,不如在家修行。充满自信地去中考,迎接你的将会是灿烂阳光。而做父母的,真的需要让孩子拥有快乐。做“虎妈”,还是做“猫爸”,固然是个人选择,但理性的选择却更符合科学,更符合孩子的天性。

    王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