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化工学校:混合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

25.12.2015  17:17

  福建化工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遵循联系与发展的世界观,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规划设计。建设上着眼于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立一个满足教育教学要求的信息化支撑环境;应用上侧重信息技术服务“”与“”,以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和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混合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

  混合式教学实现“教师少讲学生多学

  混合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表明,带有主动意识的探究性学习,容易调动人的学习兴趣,激发人的学习潜能。

  计算机王林老师是最早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她说:“学习,光靠课堂上老师‘喂养式’的教学远远不够。自从学校建立了数字校园以后,老师可以将网络课程放到学习平台上,再让学生通过数字校园,随时随地方便地‘上课’和复习。比如教学生学做动漫课程,以前就是在台上一步一步讲解,而现在不需要在课堂上讲解了,我是预先录制好要讲的课程内容,并配套各种学习资源,让学生事先在网络上预习,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动漫,上课的时候我更多的是点评作业,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和问题。

  福建化工学校校长张永强

  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在实际课堂中就是“有备而来”,而不再是没有目标、“被填鸭式”的听课。因此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上,王林老师非常注重以问题作为引领,甚至在教学前就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主动学习。

  这种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与互联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又被称作是“混合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面授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特点达到一个合理的学时分配。

福建化工学校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数字校园”提供一站式服务

  混合式教学需要一个高效的信息化服务环境支撑,福建化工学校倾力打造的“数字校园”,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把网络教学平台、教务管理、学习资源、以及办公OA、“一卡通”等系统集成在统一门户下,为全校师生提供“一站式”的信息化服务。无论是学生、老师、行政管理人员,只要输入账号进入数字校园平台,就可以完成线上学习、图书续借、自主预习、作业批改、远程考试等教育教学事务。

  这个数字校园的设计有一大特色是,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生的终身学习纳入规划中来。学生的学号就是学校数字校园的终身账号,即使学生毕业了,只要有一部能连网的电脑、或手机、或IPAD等,都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学校数字校园平台学习。这种把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终身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把它称之为构建中职教育“2+1+N”模式。

“2+1+N”人才培养目标

  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效果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实现常态化,自2012年推行混合式教学以来,混合式教学的推广率已达到了31%,教学平台的日访问量在3000多人次,网络平台的课程教学资源总量达到20T以上。

  应用效果的主要特点是:

  1. 实现“人人通”的学习空间

  通过单点登入、统一身份认证,实现个性化“人人通学习空间”。我校是从学生入校至毕业后的整个教育教学流程入手,将师生的生活、学习及教学资源等,融入到个人的学习空间里,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并贯穿到终身教育。

  2.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生态,实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目标,促进课堂“”与“”目标的翻转,即将“课堂”变“学堂”,老师由“演员”变“导演”。教学过程由“重教学任务完成”转变为“重知识内化,重学习方法掌握”,实现“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的目的。

  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终身教育

  我校的“中职教育信息化‘2+1+N’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的终身学习纳入到教育规划,因为我们深知,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毕竟有限,他们毕业以后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进一步得到学习上的帮助,我们的“N”设计,就是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为其知识进步和视野拓宽,送上教育的“及时雨”。

  4. 示范作用凸显

  2014年11月13日-14日,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2014年12月1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我校《混合式教学、一站式平台、终身学习》。

  2015年2月下总第343期《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出版了我校信息化试点校建设专刊。

  2015年6月9-11日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委托我校承办《信息技术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到会职业院校代表300多人。

  2014至2015两年期间,先后有二十多所大中专院校,到校参观交流,我校也多次受邀到一些高职院校做教育信息化报告,并在省、市两级的信息化试点工作会议做典型发言。

  2015年信息科长柴建明在安徽大学介绍经验

  感想与启示

  综观教育信息技术利用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技术的媒体观,其主要表现形态是计算辅助教学;第二阶段是技术的认知工具观,其表现形态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第三阶段是技术的生态观,它是从技术和人的共生关系来考察,营造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学习和思维方式。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福建化工学校重视高端的引领作用,在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指导下,学校在顶层设计方面,是从学生自入校至毕业的整个教育教学流程入手,分析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以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为中心,以高度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建设满足多种应用需求、具有良好伸缩性、可选择性,并初步形成具有良好信息生态的数字校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学习: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这样一个理念:“人类社会正在转型,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是唯一的答案”。未来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终身学习是常态,‘一张文凭混一生’的思想将渐行渐远。学校下一个阶段目标,就是实现“泛在学习”的教育理念。“泛在学习又称无缝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学校将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及办学的优势,为终身学习者提供泛在学习的方便。

  学校简介:

  福建化工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专;是国家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

  学校地处厦门经济特区,坐落于爱国华侨陈嘉庚故乡的集美。学校秉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成为化工、环保、机械、电子、计算机、商贸旅游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职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