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新型碳基材料学术研讨会】
时间 :2014年8月25日-27日
地点 :福建省福州市
主办 :福建省量子调控与新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
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
会议简介 :新型碳基材料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电、光、磁和力学特性成为近年国际广泛关注的热点。本会议重点研讨铁磁石墨烯的自旋超导性和电偶极超导性、芳香族碳氢有机化合物超导电性、新型二维拓扑材料(如硅烯、石墨烯等)新奇量子现象的理论设计、铁磁性石墨烯、碳纳米管基人工肌肉材料及碳基复合新能源材料。
主要邀请专家 :
谢心澄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讲席教授,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海外引进人才,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后于1982年经李政道项目赴美深造,1988年于马里兰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校董事会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国际量子结构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主任等职。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研究领域包括量子霍尔效应、电荷及自旋输运、低维量子体系、关联电子系统等。共发表SCI文章160多篇,包括30余篇PRL及80余篇PR系列的文章。现任《Physical Review Letters》凝聚态物理副主编,以及《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AIP Advances》等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在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上作邀请报告百余次。所获奖项包括国家特聘专家(2011)、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1)、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0)、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2008)、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Regent’s Outstanding Research Award(2005)、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类(2002)、中科院海外知名学者(2001)等。
林海青教授,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自然科学海外杰出青年获得者。2008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光伏太阳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198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9月于美国加州大学San Diego分校物理系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系主任。曾受邀在多个学术研究单位,包括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台湾理论研究中心,国立台湾大学担任访问科学家、访问教授、Gondon Godfrey Fellow和中科院海外咨询专家等;曾获得Exxon Fellowship(1984-1985)以及Fellow of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2003)。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和计算物理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强关联系统,量子纠缠和量子相变,以及多体系统的数值方法等。现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C》执行编辑 (亚洲地区)、《Communication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副编辑、《the Frontiers of Physics in China》编委、《中国物理快报》编委、《物理》编委、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已在《Nature Physics》、《Physical Review Letter》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学术成果被引用超过2000多次。
姚裕贵教授,现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2011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拓扑绝缘体研究集体奖项-主要完成者之一),201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2年在南开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其后分别获得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光学硕士学位(1995)和力学研究所的力学博士学位(1999)。1999年-2001年在中科院物理所、2001年-2003年在美国Texas大学Austin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2011年物理所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计算物理和凝聚态理论,主要关注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体系中的BERRY相位效应,发展了反常输运和拓扑绝缘体中拓扑不变量Z2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至今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2003年回国后发表了17篇(Phy. Rev. Lett.),1篇(Nat. Mater.),2篇(Nano Lett.),在反常输运、硅烯、石墨烯、拓扑绝缘体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论文总引用超过2500次,3篇论文单篇引用超过200次,H-index=26, 并曾在美国APS年会等国际会议多次作邀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