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省商务运行基本实现“开门红”

19.04.2016  12:29


一季度,我省商务运行开局良好,主要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出口1595.3亿元,增长2.3%,高于全国6.5个百分点。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11项,合同外资40.2亿美元,增长1倍,实际利用外资24.6亿美元,增长8.4%,高于全国6.9个百分点。备案对外投资项目141个,对外投资额29.8亿美元,增长65.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3.2亿元,增长11.2%,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主要特点:


一是 外贸回升明显。 出口扭转了2月份下降局面,三明、福州、泉州、莆田四市实现正增长;对东盟、香港恢复增长(分别增长17.3%和10.0%),对台湾保持增长(6.1%),对“海丝”沿线国家地区增长24.0%;纺织品、服装、鞋、家具、箱包、塑料制品、玩具等7类商品共计增长4.8%。进口下降7.7%,降幅比1-2月收窄3.9个百分点,降幅小于全国0.5个百分点,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实现增长,原油、铁矿砂、铜矿砂、煤及褐煤等大宗资源性产品进口量增价跌。


二是利用外资平稳增长。 九市一区实际利用外资全面增长。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扭转了2月份的下降态势,增长6.6%。欧盟、台湾实际到资增长2.1倍和22.2%。大项目合同外资高速增长,1亿美元以上项目合同外资占全省合同外资比重56.2%,同比提高29.3个百分点。


三是对外投资快速增长。 对香港投资增长4倍,投资额占全省59.1%,主要从事贸易、咨询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业务。对“海丝”沿线国家投资备案项目合计20个,投资额7.3亿美元,主要从事采矿业、远洋渔业、现代农业、房地产等业务。对外投资带动效益良好,预期带动我省相关设备、物资和商品出口44.7亿美元。


四是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龙岩、漳州、莆田、三明、泉州、福州六市消费增长快于全省,农村消费(增长15.1%)增长快于城镇消费(增长10.8%)。消费结构不断调整,网络零售(增长66.9%)、通讯器材零售额(增长70.9%)等信息类消费快速增长,体育娱乐用品、金银珠宝等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较快增长,石油、汽车类消费保持低幅增长。受气候、供给等影响,肉菜价格有所上涨。


五是口岸运行总体平稳。 海运外贸集装箱吞吐量185.1万标箱,增长1.5%;海港口岸出入境人数46.1万人次,增长8.7%;空港口岸外贸货运量5.8万吨,增长2.4%;出入境人数132万人次,增长11.3%。


六是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3月28日成功举办全省电子商务大会,受到业界和海内外的极大关注。对接生成一批新项目,其中跨境电商项目77项,签约金额近150亿元;农村电商项目200余项,金额8000多万元。达成共同助力供给侧改革、共谋闽企电商战略等六项促进电商发展的“闽江共识”。


七是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 186项重点试验任务已实施145项,正在推进41项,新增的37项试验项目正有序推进。福建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自贸试验区工作要点。自贸试验区条例4月1日颁布实施。挂牌以来至今年3月底,已推出实施160项创新举措,63项属全国首创,50项已分批在全省推广;区内新增内外资企业26722户,注册资本4254.9亿元(其中今年一季度新增7365户,同比增长4.2倍,注册资本771.8亿元,增长2.1倍)。建立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推动33个亿元以上在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