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前白雪娇瞒父母参加抗战 央视播出她的抗战家书
当年马来西亚报纸刊发的“抗战家书”
核心提示
抗日战争期间,侨居马来西亚槟城的华侨女青年教师白雪娇(祖籍安溪龙门镇),为了参加南侨机工回国抗日,怕父母不同意,就瞒着父母化名报了名,到临别时才给父母留下告别信,成为当时轰动槟城的一封抗战家书,并在马来西亚中文报纸刊发。近日,央视第一套综合频道《新闻30分》栏目简要播出她的抗战家书。
一封感人的抗战家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开始封锁沿海交通通道。1938年10月以后,从香港至广州和广西的两条国际通道均被切断,滞留在香港的2万多吨军火,必须转从刚建的滇缅公路运入。滇缅公路崎岖不平,地势极为险恶,没有熟练技术的驾驶员是无法胜任的,国内缺此人才。得知国内车辆、司机严重匮乏,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参加抗战。
祖籍安溪龙门镇的女青年白雪娇(又名白雪樵),曾就读厦门大学中文系,后回到槟城在协和华侨学校当教师。知道陈嘉庚的号召后想报名参加,但她心想自己是女性,父母一定不会答应,于是她就瞒着父母,化名施夏圭报名应征,临行前才给父母留下告别信。
在信中,她写道:“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在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字里行间流露出她的爱国热情,她爱国胜过爱家,将爱国视为最高的准则。
含泪踏上抗战的征途
1939年5月18日,新一批华侨机工在槟城集中准备出发,两名女队员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一位便是白雪娇。尽管出发前,她的父母还是知道她的秘密,也曾加以阻止,但是见她意志坚决,语言行动急切感人,便同意她回国,白雪娇含泪告别父母,登上丰庆轮前往新加坡汇合回国。
从1939年2月至9月,回国的南侨机工总人数达3000多人,只有4名是女性。白雪娇等女南侨机工回国后,多次要求上前线抗战,没有得到同意。后在邓颖超的建议下,白雪娇转到四川成都就读齐鲁大学,参加大学生抗日宣传队,从川北徒步沿途宣传抗日,最后抵达陕西省。
抗日战争胜利后,白雪娇回到槟城父母身边,在一所华文学校当校长,并参加当地反殖民主义的革命活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白雪娇心情无比激动,她带领华校的教师,参照报纸的资料,做了一面五星红旗,在华校的上空升起,这是槟城上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然而,正是这个举动,殖民当局认为其是中共嫌疑分子,将其逮捕坐牢,并于1951年把她驱逐出境。
归国华侨的祖国情思
经过7天7夜的海上漂泊,白雪娇再次回到祖国,被安排在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她梦寐以求为国效劳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她勤勤恳恳工作,由于表现突出,不久便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更是忠心耿耿,为党的革命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将两个女儿取名耿平、耿凡,寓意要在平凡岗位上忠心耿耿为党工作。
作为归国华侨的白雪娇,她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她将自己的经历,写了一篇回忆文章《祖国情思》,记述着她一生难忘的情思。她在文中写道:“抗日的烽火燃烧起来了。我要与祖国患难与共。山河破碎,我的心也碎了。但我充满信心与希望,因为自古以来,多难兴邦。”“遥望岸上五星红旗在蓝空中飘扬,我不由自主的心潮激荡。”当年书写抗战家书时的那一份爱国热情,依旧在心中激荡。
2014年,白雪娇在广州病逝,按照她的叮嘱,不开追悼会,骨灰撒在大海。( 泉州晚报 记者吴志明 通讯员陈克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