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千姿:古老海丝路上 新故事走进新视野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泉州2月13日电 题:古老海丝路上的新故事
作者 廖静
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泰国、印度、英国、美国等30个国家的20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13日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泉州踏上“海丝之旅”,寻找和感受“海丝”的印记。
古老海丝路上,一个个“海丝”新故事走进了视野。
重走“海丝”的阿拉伯后裔
“重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无疑给民营企业创造无限商机。”晋江斯兰集团董事长丁宗寅看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前景。
丁宗寅,阿拉伯人赛典赤•瞻思丁的第22代后裔孙。早在公元1265年-1274年间,他的祖先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迁来泉州经商,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成为当时泉州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
而今,他从“海丝”起点出发,踏上“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去”,成为“海丝”沿线国家泉州企业先行先试合作的典范。斯兰集团现与西亚、中东及欧洲等地120多个国家的千余家企业展开贸易往来,2014年贸易额达80多亿元人民币。
“祖先涉洋跨海的拼搏精神与泉州人的爱拼敢赢精神融为一体,继承祖先的这种基因,我们这些后代得以从中借鉴、学习、传承,泉州企业尤其是丁氏家族均有建树。”目前泉州的阿拉伯后裔有5万人,创造的知名品牌不胜枚举,丁宗寅只是其一。
丁宗寅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世界各国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企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斯兰正在建立服务千家万户实体企业的服贸平台,目的就是让贸易业、制造业一起共同打造“新海丝”,更好地将泉州产品销往国际市场。
回族乡重搭“海丝”桥梁
在泉州台商投资区内,有福建19个少数民族乡中的唯一回族乡——百崎乡,素以“海丝明珠、民族古镇”著称。
“百崎回族是一个中外结合的独特族群,先祖是由‘海上丝绸之路’来华经商的古波斯穆斯林。”现为福建隆盛轻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泉州市工商联副主席的百崎人郭修彬娓娓道来郭氏家族的“海丝”故事,“自明清以来许多郭氏回民移居东南亚、台湾、香港及江浙一带经商,其后裔已繁衍到2万人。”
百崎人秉承穆斯林先祖富有经商意识的传统,历代均以经商与航海为主业。如今的百崎民营经济活跃,已培育制鞋、航运、机械制造等三大支柱产业,全乡大大小小企业百余家。
“一些回民子弟到中央民族大学深造,学成后有的到中东留学、当翻译、经商,重新搭起‘海丝’的桥梁和纽带。”郭修彬自己的企业也与中东国家有了贸易往来,他告诉记者,公司正与有关阿拉伯国家商谈,重走海丝之路,再拓海上商贸的愿景。
流落泉州的锡兰公主
与丁宗寅、郭修彬相比,许世吟娥显然有着更显赫的血统,她是古锡兰国(今斯里兰卡)皇室后裔。
据记载,公元1459年锡兰国王子世利巴交喇惹来到中国,后留居泉州,定居繁衍下来。许世吟娥是其第19代后裔孙,“这段历史,让自己一夜变回公主。”
迄今,泉州仍保存着锡兰王子陵墓及王子后裔的故居等一些文物。许世吟娥称,这些文物是历史上泉州乃至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见证,要保护好它们,让后人能更深入了解古代泉州与斯里兰卡友好交往这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已是泉州市鲤城区政协常委的这位“锡兰公主”,续写着泉斯友好往来的故事。2002年6月,她受邀去斯里兰卡展开寻根之旅。
许世吟娥表示,要珍惜泉斯这一特殊血缘关系,缔结泉斯友好城市,开展泉斯经贸旅游合作,实现两地产业互补互惠。“泉州可组织民营企业赴斯里兰卡考察、投资设厂、举办商展,将泉州的名优产品推介到斯里兰卡,同时进口斯里兰卡特色产品;与斯里兰卡的旅游合作也大有可为。”
“甘当‘海丝’的友好使者,促进泉州与斯里兰卡的合作,促进泉州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许世吟娥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