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言两江:泉州沿江公园要尽快连成片
晋江、洛阳江该如何景观整治,去年11月海都报策划“大美两江”系列报道,引起广泛关注。这个话题也引起代表、委员关注。两江沿线公园可达性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等,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一大重点。
【现场回访】
两处垃圾山已清理
去年11月,海都记者走访晋江流域两侧的江滨路段,发现北岸刺桐大桥至海景花园段连绵1.7公里的建筑垃圾。此外,晋江南岸溜石公园旱闸段、黄龙大桥江滨段,建筑垃圾堆积如山。
昨日,海都记者再次走访,在沈海高速沉洲桥段,原有江边堆积的1.7公里长的建筑垃圾已被清理。江边桥下,挖掘机正忙碌将挖起的土堆,转移到一旁的渣土车。
晋江河道防洪堤管理处水政大队副大队长曾国伟介绍,刺桐大桥至海景花园江边原有的建筑垃圾,他们从1月就开始清理,近日才基本清完。刺桐大桥至海景花园滨江段,还将在驳岸与绿道间建宽15米的绿化景观。
走访发现,晋江南岸溜石公园段、黄龙大桥江滨段,原来堆积的垃圾也已基本清除。
【两会声音】
先要完善公交服务配套
两会期间,泉州市人大代表、洛江区委书记洪飞跃在分组讨论时提及这个话题。
洪飞跃认为,应加快洛阳江流域整治,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并启动洛阳江景观走廊建设,提升洛阳江两岸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完善泉州城市景观体系,助力海丝先行区建设。
泉州市政协委员吕效球则提到两江公园可达性的问题。他也喜欢户外运动,数次想到江滨体育公园休闲锻炼,可就是找不到能去的公交车。
吕效球说,要盘活沿线这么多公园,首先要开通穿行江滨路的公交车,让预留在江滨路的港湾式公交站尽快发挥作用。他建议学习厦门,公交配套与公园开放同步,“厦门是公园开放在哪,公交就配套到哪,十分便利,泉州也只有完善公共交通配套,两江资源才会得到充分利用,人气才旺”。
尽快串联两江绿道
泉州市政协委员吴梅菁建议,结合滨江小区、公交站点、广场等,专项建设人行景观天桥。
吴梅菁觉得,要解决两江公园的可达性问题,充分发挥滨江绿地的景观功能、文化功能和游憩功能,可以设置江滨公交旅游线路,完善并配套相应设施,如停车场、公厕、垃圾收集处等。
同时,她认为,要梳理未按规划完成的滨江停车场及滨江慢行系统,建设连续的慢行绿道,尽快将目前各自为政建设的江滨绿地公园串联起来,形成连续的滨水公共开放空间。
环境整治方面,她建议及时清理两江沿岸的各种垃圾,进行绿化种植,同时进一步加强环境管理,尽量减少对两江入海口的人工干扰,设立两江环境管理主体,加强执法力度,建立两江流域污染防御长效机制。
建设海丝文化展示场所
今年两会,泉州市政协委员陈笃恒递交了《关于加强两江景观整治提升的建议》。
陈笃恒介绍,由于上游的水不能自然冲刷河道,造成两江河道淤积变窄,甚至还出现填埋湿地等伤害自然的情况,两江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这几年,社会民众也要求开展两江整治提升,这事关群众利益和城市品位,应作为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来做。
陈笃恒建议,应将两江整治、保护和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展沿岸环境综合整治和面源污染治理,努力恢复两江流域生态环境。此外,要结合两江沿岸海丝遗迹的保护,建设海丝文化展示场所,努力恢复沿江流域民俗活动,重新焕发两江生机。
【部门回应】
读者建议将融入设计方案
去年11月,海都报推出大型策划报道“大美两江”,组织了泉州市政协委员、相关部门人员、市民等“水上看两江”。当时,负责晋江两岸景观整治提升规划方案设计人员刘屹,受邀一同乘船,换个角度看两江,并参加海都报组织的座谈会。
昨日,刘屹接受海都记者采访时称,他将海都报此前收集有关两江的优质建议,融入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对于生态问题、出行问题、民俗活动等内容,都要一并考虑。在生态方面,目前涉及景观整治,还要主动对接水利、环保等部门,再细磨方案。
加快晋江洛阳江两岸景观整治,已经被纳入今年政府的“法定”作业当中。规划设计方则表示,仍在加紧做方案,会再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海峡都市报闽南版两会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