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口述故事丈夫录入电脑 两人合力写作十年

11.08.2014  19:19

一个细声慢读,一个艰难而认真地在电脑键盘上敲字,气氛温馨,这样的情景已经持续了近10年。

8月9日上午11点,烟台开发区70岁的侯月利正和75岁的老伴卜书瑞商量修改未发表的文章,邮递员敲门送来一张50元的汇款单。微笑着翻开杂志,找到有两人名字的文章,两位老人惦记起要出版的书。

一个在烟台,一个在河北,鸿雁传书21年,2006年两人才鼓足勇气走到一起。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两人先后在国内近百家报纸和杂志发表过文章。今年10月,两人发表的文章将由北京一家出版社结集出版。老两口决定将2万元稿费换成书籍,捐给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

相濡以沫 夫妻车库为家艰难写作

小点点“走街串巷”带孩子认识偏旁,“”和“”一对小姐妹结伴出游来到汉字王国……很少有人会想到报纸和杂志上写给孩子们的一幕幕温暖的课本剧和辨字诗歌,出自两位瘫痪在床的古稀老人之手。

一个简易车库,不到20平米的空间内,两张单人床、一台电视、冰箱和空调。一个细声慢读,一个艰难地在电脑键盘上敲字,气氛温馨。这样的情景已经持续了近10年。

侯月利将一个个小故事手写在本子上,轻声读给老伴听,卜书瑞边揣摩边修改,在电脑键盘上敲出来,再投给杂志社或报社,剩下的就只有等待。

8月9日上午11点,邮递员敲门送来一张50元的汇款单和新杂志时,老两口正在商量修改下一个课本剧。

他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秘书,我们合力才能写出这么多文章。”瞥了一眼坐在代步车上的老伴,侯月利说这些年每发表一篇文章,都会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发表时间、作品题目和期刊名称,仅这些就记了满满3个本子。

千里相会 彼此支撑着走过艰难日子

一个在烟台,一个在河北,鸿雁传书21年,2006年两人才鼓足勇气走到一起。近10年的陪伴中,侯月利和卜书瑞从没红过脸。身体状况还不错时,两人争着做饭、做家务。这两年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两人则每天互相鼓劲,彼此支撑着走过艰难的日子。

一二三,加油。”中午吃完饭,在自制的代步车上眯了一会,卜书瑞想到床上躺一会,用手将毫无知觉的双腿挪动到床边后,在保姆的帮助下,他单手支撑着,勉强挪到床沿上,然后一点点蹭到床中间。

20岁时,患上结核性脑膜炎后出现行走障碍,老家河北石家庄的卜书瑞一直坚持在三尺讲台上。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讲台上,年轻的侯月利也忙着送走一批批学生。侯月利26岁那年农业学大寨,意外事故造成下肢截瘫,再也无法和心爱的孩子们在一起。

1985年,受褥疮折磨久了,侯月利试着写了一篇《海水盐水治褥疮》,投到杂志社后发表了。同为疾病困扰,远隔千里的卜书瑞很快通过杂志上的地址找到了侯月利,两人成了笔友。

书信来往10年,侯月利终于说服家人,辗转2天,坐汽车赶到石家庄看望卜书瑞。相同的遭遇让两人一见如故,情定却未敢在一起。此后,侯月利曾断断续续到石家庄小住。直到2005年,卜书瑞查出肾病综合征后,感觉时日不多,两人终于决定共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