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妻儿去扶贫”提振乡村振兴感召力

04.07.2019  21:36

  2017年初,陕西省安康市公安局汉滨分局民警宋双双被抽调参与扶贫任务,成为安康市汉滨区中原镇麻庙村的一名驻村工作队员,并于2018年3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多来,他带领村干部和群众一起奋斗,使这个穷山村一点点地变了模样。宋双双的妻子周莹也是安康市公安局汉滨分局的民警,随着她今年初产假结束,家中半岁的二宝儿子无人照看,夫妻俩为此犯了难。宋双双说,“现在是冲刺阶段,也需要增派人手,我就申请把妻子也调过来驻村,这样既能干好脱贫工作,也能照顾好家庭。”(7月3日《人民日报》)

  看到人民日报刊登的这组关于宋双双带着妻儿一起驻守扶贫村的暖相册时,网友都感动得稀里哗啦,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一边是无人照看的半岁孩子,一边是紧锣密鼓的扶贫工作,作为一个敬业又爱家的人,显然都无法平衡。于是宋双双想出了折中的办法,将妻子也申请调来扶贫村,做自己的帮手,捎带还能帮衬一把孩子。如此开展扶贫工作算得上是竭尽全力。

  “带上妻儿去扶贫”就是振兴的感召力。当前扶贫工作到了关键时刻,各地都在为小康社会进行冲刺。很多类似于宋双双这样的扶贫干部,他们不怕吃苦,将扶贫村镇当成自己的家,没日没夜地带领村民想办法,找门路。就如近日受到中宣部表彰的时代楷模黄秀文,同样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她一心扑在扶贫上,最后因公殉职。这样的扶贫干部,他们不单单是在扶贫,更是为乡村振兴“造血”,为乡村输送精神的力量。乡村有这样的年轻力量注入,脱贫攻坚就多了凝聚力和向上力。

  “带上妻儿去扶贫”就是振兴的感召力。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领群众一起干。扶贫要干出成效,扶贫干部不能走过场,只有自己先要把根扎牢,群众才能看到希望,愿意跟着扶贫干部群策群力、大干快上,一心一意为乡村振兴找到金点子,磨出厚实的家底子。宋双双把家都安在了扶贫村,妻子也一起调来了,他用无声的行动告诉乡亲们,村子一天不走上致富路,他和爱人就不出村子。他的行动等于给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亲其师信其道。农民遇到这样的扶贫干部,思想认识一定会有大改观。对于农村的陋习破除,乡亲们的文明素养提升,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定然会得到更大的改善。

  要使得脱贫攻坚迈出大步,得有一批愿意为农民倾力付出的敬业干部,这股力量越多,脱贫攻坚的点子就会越多,大家的干劲也会越多,因为这股力量是磁场,会吸引更多的年轻农民留下来,共同为家乡建设出力流汗。农村有这些敬业精神引领,乡村振兴就加快了速度,美丽乡村建设自然会提档升级!(龙岩文明网 磨一剑)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