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故乡”福建莆田参与申报“海丝”世界文化遗产

11.03.2015  02:32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莆田3月10日电 (林剑冰)“妈祖文化在各国的存在、发展是海上丝路精神的生动写照。”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瑞国10日在“妈祖故乡”福建莆田向中新社记者如是说。

  目前,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福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国泉州、福州等9个城市联合发起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莆田也以“海上丝绸之路庇护神妈祖文化发祥地”名义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

  黄瑞国介绍说,自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沿途各国尤其是东南亚诸国,无不留下妈祖的圣迹;东南亚各国都建有妈祖庙,留下了大量的史迹、文化等。妈祖文化在各国的存在、发展是丝路精神的生动写照。

  莆田是“海上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庇护神。妈祖信仰,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内外,成为众多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民众的共同信仰。时至今日,世界各地还分布着大量具有悠久历史的妈祖庙。

  在“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中,“海丝”沿线各城市都强调了妈祖宫庙在海洋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引人注目的是,莆田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庇护神妈祖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唐宋以来,莆田拥有白湖港、江口港、宁海港、贤良港、吉了港、小屿港(即秀屿港)、太平港(即枫亭港)等许多著名港口,海上贸易兴旺,对外往来频繁。

  史料记载,莆田各港口唐代出口鲜果、山货、银器,进口珍珠、象牙、甘蔗及贡物奇货;宋代大量出口荔枝干果、瓷器、晒盐,进口占城稻、木棉、香料、胡椒等;元代大宗出口陶瓷、纺造品、杂货,进口宝石、沉香、檀香等;明代出口土纺织品、家用品、食用品,进口番薯、落花生、烟草等。清代对外开放通商口岸,莆田进出口货物达到巅峰。

  从建筑遗址、文物等方面也可见,莆田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紧密。在莆田涵江鳌山村的雁阵宫里,至今保留着一张雁阵塔的老照片,照片上明代建造的雁阵塔曾是“下南洋”的远航灯塔,是海上航行船只的导航标志。

  此外,现保存在三清殿里的“祥应庙记”碑,是莆田西天尾镇白杜村祥应庙遗留下的宋绍兴八年的碑刻,碑文明确记载了宋代莆田对外对内海上贸易的经过,其中提到海神庇佑海上运输。莆田市博物馆保存的一幅明代天文图,原悬挂在涵江霞徐天后宫,图上有24个方位的罗盘,这是研究中国航海和天文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