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各级妇联打造乡镇家庭建设示范基地

12.02.2015  18:52
      多年以来,农村的物质生活和生活方式都发生可喜的变化,但在许多地方,一些有价值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家庭伦理在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不孝顺老人、夫妻不和、邻里不睦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重建乡村文化生态,重塑乡村人文价值和教化体系,成为新农村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4年,福建省各级妇联开展富有特色的家庭建设活动,在全省创建了10个省级家庭建设示范基地,其中,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夫镇、  漳州市漳浦县蔡新纪念馆(故居)、永定县客家土楼家庭美德馆等家庭建设示范基地,融入了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对新农村家庭建设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近日,记者走访了这三个示范基地。         朱子居里:颂扬家教典范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恭也……”走进武夷山市五夫镇朱子学校,时常可以听到孩子们诵读朱子家训的朗朗声音。         五夫镇是宋代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也是朱子理学的形成地,历史上名人学者云集,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并留下许多经典的家教故事。2010年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近年来,当地各级妇联组织发挥朱子故里的文化优势,举办了亲子家庭道德故事会、朱子孝道文化讲座等活动,还结合朱子学校课堂教学,开展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倡导传统家庭美德。在去年6月举办的海峡两岸家庭对接活动中,20个家庭在朱子故里交换结对卡,同温朱子家训,讲朱子故事,话敬孝之礼。传统家庭道德文化在当地蔚然成风,如今,“祝夫人(朱熹的母亲)煮莲教子”等家教故事,成为五夫镇许多家庭的教育经典。         在重塑传统文化的同时,当地妇联还通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寻找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不断挖掘新的家庭美德典范,引领家庭道德建设。近年,五夫镇妇女演绎了许多动人的家庭美德故事,如“割肾救子好妈妈”王苏英,教子有方、拾金不昧的彭淑凤,孝老爱亲、团结邻里的周福敏等等,她们已成为当地家庭道德模范。         先贤纪念馆:弘扬传统美德         将名人文化融入新时期家庭建设,也是当地妇联的一项创新。         清初名相蔡新是漳州市漳浦县的历史名人,他从小受到家庭的文化熏陶和良好的教育,一生为官清明,家风严谨。2002年,浦邑蔡氏族人集资在漳浦县大南板下楼村修建了蔡新纪念馆(故居)。         去年,结合新时期美丽家庭创建元素,当地市县妇联创建了蔡新纪念馆(故居)“和谐家庭文化”示范基地,结合新时期美丽家庭创建元素,弘扬“修身、齐家、治国”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展示家庭新风。县妇联在馆内开设了家庭道德讲坛区,制作展示宣传家庭文化的图片;馆内还设置了“中国梦·家庭梦”宣传图片、蔡新家训家风格言、小故事等展区,这些展览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性。此外,当地妇联还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家庭文化宣教活动,如组建“和谐家庭文化”宣传队,自创自演“最美家庭”剧,深受村民喜爱。         如今,蔡新纪念馆(故居)已成为当地家庭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去年8月,柯蔡宗亲2014年度奖学金颁奖仪式就在这里举行,39位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柯蔡子弟每人获得1200元奖学金资助。         家庭美德馆:传承和谐家风         2014年6月,福建首个家庭美德馆在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民俗文化村正式开放。         家庭美德馆是龙岩市妇联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联合创办的,馆内设5个展厅,通过文字、图片及部分实物等形式,分类展示“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五大传统美德,展陈的对联、楹联、建筑特色、族谱、民谣、故事、传说及人物皆取材于当地客家土楼。         永定土楼是当地客家人独有的民居建筑,具有以种姓聚族群居的特点,千百年来孕育了“大家庭、小社会”的和睦家风。为了传承土楼家庭文化,当地市县妇联以家庭美德馆为平台,积极开展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家庭建设工作,把家庭美德馆打造成新农村家庭建设基地。与此同时,市县妇联组织了“家庭和睦公益大讲堂”“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向村民宣传婚姻家庭知识,传授婚姻沟通及化解婚姻矛盾的技巧,促进了村民家庭和睦。         居住在城郊乡龙门村的李志强一家,原先与20户人家同住在一座年久失修的土楼。为了动员村民早日脱离危房、住进新房,李志强与父亲主动提出无条件先腾出自家的用房用地,并挨家挨户做邻居的工作,最终使大家达成共识,建设了一幢农民公寓式大楼——同德楼,并全部搬进新家园。         李志强一家的道德风范,是当地新农村家庭建设中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大家庭、小社会”的一个缩影。如今,家庭美德馆在当地新农村家庭建设中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多年以来,农村的物质生活和生活方式都发生可喜的变化,但在许多地方,一些有价值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家庭伦理在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不孝顺老人、夫妻不和、邻里不睦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重建乡村文化生态,重塑乡村人文价值和教化体系,成为新农村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4年,福建省各级妇联开展富有特色的家庭建设活动,在全省创建了10个省级家庭建设示范基地,其中,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夫镇、  漳州市漳浦县蔡新纪念馆(故居)、永定县客家土楼家庭美德馆等家庭建设示范基地,融入了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对新农村家庭建设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近日,记者走访了这三个示范基地。         朱子居里:颂扬家教典范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恭也……”走进武夷山市五夫镇朱子学校,时常可以听到孩子们诵读朱子家训的朗朗声音。         五夫镇是宋代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也是朱子理学的形成地,历史上名人学者云集,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并留下许多经典的家教故事。2010年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近年来,当地各级妇联组织发挥朱子故里的文化优势,举办了亲子家庭道德故事会、朱子孝道文化讲座等活动,还结合朱子学校课堂教学,开展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倡导传统家庭美德。在去年6月举办的海峡两岸家庭对接活动中,20个家庭在朱子故里交换结对卡,同温朱子家训,讲朱子故事,话敬孝之礼。传统家庭道德文化在当地蔚然成风,如今,“祝夫人(朱熹的母亲)煮莲教子”等家教故事,成为五夫镇许多家庭的教育经典。         在重塑传统文化的同时,当地妇联还通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寻找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不断挖掘新的家庭美德典范,引领家庭道德建设。近年,五夫镇妇女演绎了许多动人的家庭美德故事,如“割肾救子好妈妈”王苏英,教子有方、拾金不昧的彭淑凤,孝老爱亲、团结邻里的周福敏等等,她们已成为当地家庭道德模范。         先贤纪念馆:弘扬传统美德         将名人文化融入新时期家庭建设,也是当地妇联的一项创新。         清初名相蔡新是漳州市漳浦县的历史名人,他从小受到家庭的文化熏陶和良好的教育,一生为官清明,家风严谨。2002年,浦邑蔡氏族人集资在漳浦县大南板下楼村修建了蔡新纪念馆(故居)。         去年,结合新时期美丽家庭创建元素,当地市县妇联创建了蔡新纪念馆(故居)“和谐家庭文化”示范基地,结合新时期美丽家庭创建元素,弘扬“修身、齐家、治国”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展示家庭新风。县妇联在馆内开设了家庭道德讲坛区,制作展示宣传家庭文化的图片;馆内还设置了“中国梦·家庭梦”宣传图片、蔡新家训家风格言、小故事等展区,这些展览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性。此外,当地妇联还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家庭文化宣教活动,如组建“和谐家庭文化”宣传队,自创自演“最美家庭”剧,深受村民喜爱。         如今,蔡新纪念馆(故居)已成为当地家庭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去年8月,柯蔡宗亲2014年度奖学金颁奖仪式就在这里举行,39位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柯蔡子弟每人获得1200元奖学金资助。         家庭美德馆:传承和谐家风         2014年6月,福建首个家庭美德馆在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民俗文化村正式开放。         家庭美德馆是龙岩市妇联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联合创办的,馆内设5个展厅,通过文字、图片及部分实物等形式,分类展示“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五大传统美德,展陈的对联、楹联、建筑特色、族谱、民谣、故事、传说及人物皆取材于当地客家土楼。         永定土楼是当地客家人独有的民居建筑,具有以种姓聚族群居的特点,千百年来孕育了“大家庭、小社会”的和睦家风。为了传承土楼家庭文化,当地市县妇联以家庭美德馆为平台,积极开展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家庭建设工作,把家庭美德馆打造成新农村家庭建设基地。与此同时,市县妇联组织了“家庭和睦公益大讲堂”“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向村民宣传婚姻家庭知识,传授婚姻沟通及化解婚姻矛盾的技巧,促进了村民家庭和睦。         居住在城郊乡龙门村的李志强一家,原先与20户人家同住在一座年久失修的土楼。为了动员村民早日脱离危房、住进新房,李志强与父亲主动提出无条件先腾出自家的用房用地,并挨家挨户做邻居的工作,最终使大家达成共识,建设了一幢农民公寓式大楼——同德楼,并全部搬进新家园。         李志强一家的道德风范,是当地新农村家庭建设中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大家庭、小社会”的一个缩影。如今,家庭美德馆在当地新农村家庭建设中正发挥着积极作用。(记者  吴军华    刘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