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妇联发动全社会关爱留守流动儿童

04.11.2014  17:35
      南平市妇联组织市直机关的四十位爱心妈妈到东山小学开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巾帼志愿服务活动。 

      “五一村张雅妍的奶奶煮饭用的是后山捡拾的松针,需要叮嘱奶奶用火要小心。由于家住在河边,还要提醒奶奶注意小雅妍不要戏水;表扬小余璐自立能力强,鼓励她多和‘爱心妈妈’联系,德智体全面发展……” 

      记者近日在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五夫镇,看到这份由学校老师、各单位女干部、妇联执委们组成的巾帼志愿者队伍给留守流动儿童写的备忘录,充满了关爱之情。作为朱子故里,这里和全国广大农村一样,随着剩余劳动力转移,该镇现有留守儿童232人,其中双亲外出务工的儿童167人,这一群体成为妇联特别关注的对象。 

      “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家庭在读子女档案,加大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救助和帮扶,回访跟踪受助情况,是我们让‘空心村’儿童‘心不空’的工作重点。”武夷山市妇联主席李治说。 

      推动政策保障 

      五夫镇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南平市妇联发动全社会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缩影。“关注留守流动儿童唯一的诀窍就是一个字——‘爱’。至亲不在身边导致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儿童渴望亲情,需要有‘爱’的成长环境。”  南平市妇联主席黄美萍介绍,该市各级妇联以创建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为目标,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出发点,动员全社会这个“大家庭”全方位地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小家庭”,  力求留守流动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为促进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南平市妇联推动各职能部门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将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职责范围,成立了由南平市委组织部、市委文明办、市妇联、市农办、市教育局、市关工委等16个相关部门主要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领导组成的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南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子女及留守流动儿童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用政策保障全社会关心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群体。 

      南平市妇联还充分利用话语权,通过深入留守流动儿童集中地开展调查研究,抓住人大、政协“两会”契机,多渠道反映留守流动儿童的困难和问题。去年提出了《关于规范校外托管机构管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建议》,引起了人大、政协等相关部门的关注;今年对全市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进一步全面深入调研,形成了《留守儿童的“家”——关于留守儿童校外托管机构调查》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推动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深入开展。 

      探索“三种模式” 

      在南平市各级妇联的不懈呼吁和推动下,各县(市、区)不断探索和创新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服务工作,形成了较为成功的三种服务模式。 

      “代管家长”模式。即建立起一支由班主任、任教老师、巾帼志愿者等组成的“代管家长”,负责对留守流动儿童的学习、生活进行服务和引导。 

      “代管家长”负责监督留守流动儿童作业、试卷的签字,对成绩差的留守流动儿童进行功课辅导;每天抽出半小时陪孩子聊天、谈心;对行为习惯差的孩子及时引导纠正。 

      “代管家长”还以“三个一”加强与流动儿童父母的交流与沟通,即每月通一次电话、每学期写一封信、每学期做一次家访,及时向家长通报孩子的学习、成长情况。 

      “爱心家庭”管理模式。学校按照高、中、低年级搭配,把留守流动儿童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4到5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组建一个“爱心家庭”。 

      “爱心家庭”由一名老师担任“家长”,“家长”要与“家庭成员”签订爱心承诺书,负责照顾“家庭成员”的生活和学习,每天要记好“家庭日志”,记录孩子们每天的生活学习情况,还要为每个留守流动儿童过生日。 

      “爱心家庭”服务要做到“六个一”,即每周召开一次爱心家庭成员会议,每周引导孩子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每月引导孩子与父母通一次信,每月提醒爱心家长和孩子父母通一次电话,每月督促科任教师与孩子父母通一次电话,每学期帮助孩子与父母相聚一次。 

      民间托管模式。民间托管主要是指在中小学附近有居住条件的群众把留守流动儿童集中到自己家中进行有偿监管。托管者除聘请专人对留守流动儿童的生活起居进行照顾外,还对其进行一般性学习辅导,“晨诵读,午读书,晚辅教,周末补课”,注意留守流动儿童的行为教育及业余爱好的培养。此外,托管者还与学校以及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学生的情况。 

      以爱育爱 

      从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需求出发,南平市各级妇联多种形式关爱帮扶留守流动儿童。 

      南平市妇联向全市发出“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的倡议,全市各级妇联积极发动“三八红旗集体”“三八红旗手”“巾帼文明岗”“五好文明家庭”及女党员、女干部、女教师、社会爱心人士,争做留守流动儿童的“爱心妈妈”,目前全市共有6323名“爱心妈妈”与留守流动儿童帮扶结对。 

      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服务站是“立竿见影”的又一举措。在南平市妇联发动下,全市各级妇联多方面筹措资金,牵头建立县区、乡镇、村(居)留守流动儿童服务站,配备了电脑、电话、玩具等,做到有活动场所,有专人监护看管。在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学校、农村建立“爱心书屋”,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更好地让留守流动儿童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成长,市妇联还成立了‘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以爱育爱,  用真情和智慧解决留守流动儿童‘心’的问题。”黄美萍表示,通过爱的传送和联结,使留守流动儿童的心灵得到重塑,“让‘空心村’儿童心中也能存有爱。”(记者  吴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