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18.07.2014  17:35

近来,中国外交活动之热有如夏日。中国领导人频频出访,外国领导人亦络绎来华,尤以两次活动引人关注。一是7月9-1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二是即将于7月14日至16日在巴西举行的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前者是观察中国与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美国关系的窗口,后者将反映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如何共同发展。结合起来,两次活动将充分展现中国对外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国内和国际环境都呈现若干新特征。一方面,中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另一方面,内外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在7月9日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习近平 主席强调,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 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我们深以为然。这是中国面临的繁重的改革和发展任务所决定的。而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是通过和平稳定的内部环境来创造的。为此,要切实全面深化改革,把自己的事办好。处理好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关系,则将为推进改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益的外部环境。

金砖国家强化合作,地位提高,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舞台的重要趋势。自2009年6月首届“ 金砖四国 ”峰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以来,金砖机制已然成型,且合作领域呈现突破经济范畴之势。金砖峰会创始之初,正值全球金融危机肆虐。金砖峰会要求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在2011年的中国三亚峰会上,加强金砖国家间的金融合作成为一大亮点,首次推行本币贸易结算,试图减少对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贸易结算单位的依赖。去年的南非德班峰会提出,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筹备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即将举行的巴西金砖国家峰会,则将加快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构建金砖国家自己的金融安全网”。此外,金砖合作在网络安全 、 反恐 等领域也多有涉及。

这些努力,反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当今世界一系列政治经济架构安排的不满,在一些国际关系观察家眼中,甚至被视作挑战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其实,这些举措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纠偏或校正。特别是中国,作为“冷战”后国际秩序的最大受益者,并无意愿颠覆既有秩序。这一点,在7月9日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得到印证。习近平主席强调:“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

近年来,围绕中国对外政策是否继续奉行“韬光养晦”路线存在争论,焦点是中国是继续相对低调地处理实力发展后带来的利益冲突点,还是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强势、高调地应对这些利益冲突,尤其是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