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如何理解“从人民日报里寻找‘定盘星’”
2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调研,其元宵节的问候声,为全国新闻工作者的点赞声,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
在人民日报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日报是党的阵地。毛泽东同志当年亲自给人民日报题写报名。全党全国人民都从人民日报里寻找精神力量和“定盘星”。要适应变化、不断壮大,关键是不忘初衷、坚定信念,新闻舆论阵地既要坚守也要与时俱进。希望大家永远朝着新的目标不断努力。党中央支持你们,我也支持你们。高大上的定位、殷切的嘱托、温暖的支持……这些话,形式上虽是对媒体排头兵所说,但其中让全党全国人民能够“寻找精神力量和‘定盘星’”的内容,却是全国媒体一体担当的责任与使命。
诞生于硝烟纷飞中的人民日报,68年风雨兼程,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努力发挥“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的重要作用。阅读人民日报,总能从字里行间品味出政经发展的方向,社会变迁的动向,甚至能够揣度政策取向、思想交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日报是一个权威而完整的历史档案,记录着党和国家在坎坷中前进的步,在治国理政、安邦定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精神引领作用。
十八大以来,在舆论大潮中,人民日报既“顶天”又“立地”、既有肝胆又有心肠。在治国理政方面,人民日报首次权威定义习近平“四个全面”,成为国内外阅读中国政治新变化的重要文本;在反腐败斗争的关键时刻,人民日报清除杂音,推出一大批助力打虎拍蝇、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作品,比如徐才厚、周永康、令计划等人落马后的评论;在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人民日报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际,人民日报澄清认识,给人们注入信心,比如“权威人士”的频频发声;在热点、突发事件中,人民日报坚持最大限度消除歧见、凝聚共识,最大程度纾解社会情绪、建构理性,比如昆明暴恐事件、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天津港爆炸事件等权威报道。这一切,让人民日报成为主流舆论的“风向标”、干部群众思想的“观察哨”、社会的“黏合剂”、思潮的“晴雨表”。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曾经以为人民日报“船大难掉头”,但它抓住了创新这个挺立舆论潮头的内核,种下创新的种子,也收获了创新的果实。有一组数据,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人民日报“两微一端”用户总数超过3.1亿,其中客户端下载量超过1.1亿;法人微博粉丝数超过7800万,在所有媒体微博账号中排第一位;微信公众号用户数超过400万,在现有1000多万个微信公众号中,传播力、影响力排名第一。正是创新,才使人民日报始终拿稳舆论场的金话筒,始终占领舆论制高点。
处在深刻转型期的中国,伴随着的是问题丛生、矛盾凸显、挑战不断,也伴随着极端情绪的宣泄。再见多识广的人也有视线所不及之处;再耳根硬的人也架不住有局限的舆论冲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媒体要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引导读者和观众理性地认识问题,为改革和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正能量。这不仅是人民日报的责任,也是全国媒体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