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好邻居共建“兄妹营” 尝试“拼养”孩子

24.06.2014  13:40

  东南网6月24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廖庆升 ) 福州金山桔园小区某栋楼的一对邻居,两个月来共建了一个“兄妹营”——孩子轮流到对方家里住一周,这周时间里孩子们的吃穿住行,都由其中一方的家长负责。

  经过两个月的尝试和磨合,男孩子豆豆的家长朱先生说,效果还不错,原本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更有礼貌了;女孩子苗苗的父亲陈先生也说孩子变懂事了。不过,这样的拼养试验,也存在随时停止的可能。

  尝试 孩子有两对父母

  22日下午朱先生家,6周岁多一点的豆豆和比他小一个月的苗苗正为谁吃更大块的西瓜拌嘴。吵了几句嘴后,豆豆将大块的西瓜让给了苗苗,然后两人吃完就跑到玩具房下起了跳跳棋。之所以玩这个,是因为豆豆喜欢,苗苗选择了让步。

  这让朱先生感觉非常好。在省内一家高校当老师的他说,原本家里来客人,豆豆总是躲到屋内,在幼儿园也不和同学们交往。他判断,可能是孩子没玩伴,有轻微的自闭。

  他觉得有必要给豆豆找个伴,于是找到了楼下的邻居陈先生,他的女儿苗苗比豆豆小一个月,同样是独生子女,要是双方能生活在一块就好了。听完朱先生的想法后,陈先生有点心动,苗苗性格外向,但喜欢自己说了算,有玩伴,她会学会分享。“我们7年前就熟识,知根知底,关键是两家教育理念比较接近:都希望孩子做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人。

  于是双方商定,孩子各到对方家里生活一周,由一方父母照顾两个孩子的吃穿住行。另一方父母可以随时探视,但不能过夜。尊重孩子意愿,尽可能制造宽松的生活氛围。如果教育规则有冲突,以投票为准。

  有了共同认定的规则后,两家进入实施阶段。

   变化 在分歧中看见成效

  买来高低床,设立了专门的小孩房;开辟了属于孩子的游戏空间和书房,便于大人和孩子互动;尽可能不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让孩子不会有当客人的感觉。这是双方父母为共建“兄妹营”所做的基础努力。

  虽然教育理念相近,但总会有些许分歧。朱先生希望豆豆没太多学习压力,所以没给他报任何课外辅导班。但陈先生则让苗苗三周岁开始就上英语学习班,“孩子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此外,何时入睡,何时起床,早起后是先刷牙还是先运动,双方的看法都不太一样。不过朱先生和陈先生都说,虽然有碰撞,但双方都在妥协。

  经过两个月的试验,豆豆变化很大,家里有客人来,不仅会主动打招呼,偶尔还会帮忙端茶倒水,在学校也越来越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嬉戏了。而苗苗也学会了谦让,每次吃东西前,会问“哥哥”豆豆是否也需要。

  双方家长的一致意见是,这是陪伴的效果。“我们自己也在改变,互相学习对方的教育理念,挺好的。”朱先生说。

   忧虑 不敢保证能坚持多久

  虽然效果不错,但双方家长都不敢保证这样结伴生活的“试验”能坚持多久。朱先生说,目前双方没有签订任何纸质合约,双方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一旦信任的口子被撕开,这样的试验可能面临终止。

  这种难处,首先体现在对孩子的不舍上。朱先生说,豆豆从没自己独立睡过,刚开始豆豆妈很担心,总是半夜悄悄下楼探视;苗苗到自家生活时,陈先生夫妻俩也同样找各种机会来看女儿,看孩子是否生活得习惯。“而且经常会有这样的担心,如果孩子有什么意外,这责任要如何认定呢?”朱先生说。

  而陈先生的担忧是,结伴的孩子不是亲生的,不管是严厉的批评,还是耐心的说教,都怕达不到对方父母的要求。这种心理压力,不是普通家长能体会的。

  昨日,福建闽君律师事务所卓文彬律师给了一些专业方面的建议:为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双方父母最好还是签订纸质合约,将双方的义务和责任约定清楚,先小人后君子,免得真出了问题,双方变友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