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家训”这一创建文明家庭好载体

26.12.2016  17:05

  “孝父母、敬长辈、知诗书、达礼仪”“以爱兴家,以德治家。以俭持家,以廉保家”……近日,河南省濮阳县对精选出的传统好家风、家训经过细致整理,制作成光鲜的灯杆旗,悬挂在红旗路两旁,形成“家风家训”一条街,吸引了广大市民观览学习,为县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12月11日《濮阳日报》)

  好家训,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教育和熏陶每个家庭成员提高道德素养,滋润着每个家庭的精神家园;从大的方面来说,由许许多多小家庭汇聚而成,可以引导整个社会上的人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这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换句话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每个人提高道德素养,需要每个家庭参与。家训是文明家庭创建的好载体。用好这一载体,能够带动家风、民风好转,能够带来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好家训,往往成为承载着家庭兴衰的家规,是各个家庭的“传家宝”。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家庭教育智慧的深刻体现,是老百姓对子孙进行立身处世、持家治业教育的传家法宝,是一个家庭的立家之本、幸福之源,是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石。家训在家庭中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常常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家庭精神财富的好家训,往往会伴随着对子女的教育,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各方面,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并伴随着子女的成长,得以代代相传,不会磨灭,更不会消失。

  好家训,是一面镜子,更能让人们受到感化和教育。好的家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可以让人们从中对照自己的行为举止,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操守。运用好“家训”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有效地影响着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问题,培育人们以诚立足,以善做人,以俭养德,以孝为本的自觉性,而且可以有效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心底的崇德向善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引导人民群众积极追求真善美,凝聚健康向上的正能量,使“家训”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传播,并且经久不衰。

  好家训,往往具有“乡土味”,更容易传播和传承。家训,往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更容易被当地群众认知、认同、认可,更容易让当地群众所接受。并且将之贯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更容易唤醒人们的家训情结,更容易潜移默化地成为广大群众的生活习惯,在吃住行这样的生活琐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起正确的价值观。让人们在家训的熏陶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在这样的环境下,身边的家训,可以让群众更深刻领悟到家风家训的内涵,感受传统道德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植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在不知不觉之中践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核心价值观。

  总之,好家训,可以有效地传递社会正能量,传颂家庭美德,弘扬文明风,以榜样的力量带动身边群众见贤思齐,以良好的家风带动民风、社风,推动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因此,我们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时,要用好“家训”这一创建文明家庭的好载体。(漳平市委文明办 陈开冬)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