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法”是为好心人发放的贴心福利
街头有人突发疾病摔倒,到底扶不扶?7月24日,首次提交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0次会议审议的《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让好心人服下了定心丸:今后遇街头突发病症,好心人再也不用担心出手相救反遭诬陷了,患者及其家属如捏造事实向提供帮助者恶意索赔,将承担法律责任。(7月27日新华网)
相当长的时间,“扶不扶”问题处于争执之中。如果你碰到老人跌倒,不扶将面临指责,然而,扶又可能面临被讹的困境。因此许多好心人,面对此境,或远远地站着,或者悄悄遛之大吉,而成为大家眼中“见死不救”、“缺乏公德心”的坏人。此结果不仅纵容了真正缺乏公德心的人,更是对“好心人”的伤害。此次北京市审议《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决定规范缺乏公德心的人,维护好心人的权益,被众多人点赞,被称之为“好人法”。
“好人法”的颁布,意义深远。首先,“好人法”解决“扶不扶”的困境。从前面对扶起老人而被讹,好心人往往自认“倒霉”,因为对缺乏公德心的行为,只能止于道德谴责,实际上,在他们的面前,道德遣责毫无意义。所以,对于讹人事件,公众是无可奈何的。如今有了法律的惩戒,不仅有助于让更多好心人安心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还能够给缺乏公德心的人以警示:讹人是违法的,会受到法律惩戒,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其次,实施“好人法”是法制国家的要求。法律是规范公民行为最严准绳,如果公民都能够遵守公共良俗,时刻保持一颗善心,是不需法律约束的。之所以需要法律规范公众的行为,是由于一些公民的行为超出公共良俗,影响了身边的人,而他们仍毫无悔改之心。在“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语境中,那些失去公德心,失去原则的人,就可能做出有害公众的行为,那么,对于此种行为必须明行令止,如此才能维护社会良性秩序。
北京审议的“好人法”对“扶不扶”困境有样本意义,是为好心人发放的贴心福利。值得深入反思的是,北京“好人法”不能止于北京,要在全国遍地开花。“扶不扶”困境是全国性的,每个城市都应该吸取经验,从“好人法”开始,制定与地区相适应的措施,维护好心人的权益。其实,对“不扶老人跌倒”的现象,不能止于遣责,不妨反思为什么不扶,如何解决“不扶”困境,如此才是和谐社会应有之义,否则罔顾好心人的利益,遣责也失公允。(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