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365》让好人力量托起社会和谐
从中国文明网读过许多篇《好人365》中国好人的事迹介绍,其中大多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往往是托起邻里和谐的点。
中国有句老话 “远亲不如近邻”!在许多表现中华传统邻里美德的俗语中,我们可以随便信口道来,如“远水救不了近火”、“邻居失火,不救自危”、“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家不和,外人欺”等等,这种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道理大家都懂。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着宽裕的居住空间和繁华的都市生活的同时,却失去了温暖的邻里情谊和助人为乐的传统品质。在不少城市现实的社区生活却是,同一幢公寓里的住户,日日相见,却形同陌路,防盗门一关,彼此老死不相往来。这一种缺乏沟通的邻里关系,导致的结果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以至于媒介上常可读到,诸如邻里遭遇盗窃等不幸时,本应同仇敌忾的邻里对门们,选择的却是赶紧掩门闭户,冷眼袖手于外,如此恶性循环,邻里之间的关系岂能不变得日益冷漠!生活就如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爱它,它也同样回报你热情!就如冯骥才在他一篇《公德》的文章中说的那样“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
近来从媒体上看到一则报道,泉州永春县谢雪芳参加工作20年来,她走遍全县236个村庄,走访慰问2000多户困难户。她在家里有两本电话本,密密麻麻地记着困难群众的联系电话,关于他们的住处、家庭、身体等等情况,事无巨细,谢雪芳都能详尽道来。“每天做一件好事,快乐一辈子”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实实在在地去帮助别人。石鼓镇桃星村有个16岁的少年郑毓斐,父亲早早就因病离世,母亲改嫁,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谢雪芳知道他家的困境后,自己掏出1500元资助他,还动员女儿也捐出1500元,并负责起郑毓斐的“以后”……至今,谢雪芳个人筹集到的帮扶资金就达200多万元。为了让公益持续有效的开展,她在2000年千方百计成立了贫困母亲基金会,向县领导班子、相关部门,甚至到香港募捐,最终筹集到90多万元基金,此后边帮扶边筹集……
在当今社会的新型社区,公寓楼里的人家尽管来自不同地方,谋着不同的生路,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然而渴望沟通、渴望和谐的愿望却是一样的。在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奉献力量,就需要有更多像谢雪芳这样乐于奉献的好人,她们以互相帮助、奉献爱心的方式唤回了人们久违的邻里情、社区情。好人的力量可以春风化雨,暖意融化人心里的冷漠,让疏远的邻居亲近起来,让寂寞的楼道热闹起来,让困难邻居得到帮助,让钢筋铁骨的森林里生长出了让人欣喜的绿意与芬芳!
好人的力量可以托起邻里和谐,希望大家从我做起,以诚待人,好好地珍惜邻里情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社区的和谐贡献一份力量。因为我们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泉州市丰泽区杨新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