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疑因输血感染艾滋调查:“无人有错”谁来担责

19.01.2015  11:20

    输入处于“窗口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导致年仅5岁的女童毛毛疑因输血感染艾滋病,而这一事件中“无人有错”。为孩子感到痛心的同时,社会也在思考——

    让“输血染艾”风险降至最低

    近日,年仅5岁的福建女童毛毛疑因输血感染艾滋病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

    为孩子感到痛心的同时,社会也在思考。因为输入处于“窗口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所以“无人有错”,那么谁来担责?如何利用新的检测技术和医疗技术,将受血者的风险降至最低?

    消除输血“窗口期”传播疾病是世界性难题

    何谓输血“窗口期”,简单说,一个人虽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在最初感染20天内,血液中还检测不到抗体成分,期间,一旦此人去献血,这种血液可能会让受血者感染上艾滋病毒。毛毛就是这种受害者。

    “‘窗口期’是绝对难以避免和回避的科学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郭彩萍认为,不只艾滋病,乙肝、丙肝等很多疾病都有“窗口期”,“事实上所有的病毒感染在产生抗体之前都需要一段时间,这都可以统称为“窗口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科学技术条件下,国内外均无法消除“窗口期”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只能通过新技术缩短“窗口期”,降低传播传染病的风险。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和各国一样,我国的科研人员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怎样减少“窗口期”感染风险,研发了“核酸检测”的方法来降低包括艾滋病、肝炎等通过输血可能感染的风险,2015年内所有血站都将采取“核酸检测”的方法,降低因输血感染疾病的风险。据他介绍,“核酸检测”的方法全覆盖后,艾滋病毒感染10天后就可以被检出,而丙肝病毒则只需1周,大大降低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目前,我国已培训核酸检测技术骨干和师资队伍1800余人,初步建立了我国血站核酸检测人才队伍。但是,这位负责人也表示,相对于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核酸检测灵敏度高,对设备、实验室条件和操作人员技术等的要求较高,而我国各血站的水平差异较大,尤其是一些中小血站,人员素质和基础设施的提高将面临一个不小的挑战。

    “窗口期”虽无症状但具传染性

    目前,因毛毛的遭遇引发了社会对“窗口期”血制品应用的关注。

    “事实上,受血者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郭彩萍强调,更重要的是,“窗口期”尽管抗体暂时检测不到,但是感染者体内是有病毒的,甚至还会达到一个峰值。

    她介绍,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多数人几乎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当与他们共用注射器、有不安全的性行为等高危行为时,将会十分危险。

    输血不是每个人每天要面对的事情,但是日常生活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对于公众而言,加强对艾滋病以及乙肝等一些传染病的正确认识,加强日常正当的自我保护观念非常重要。”作为常年在感染中心工作的专家,郭彩萍呼吁。

    对于曾经有过吸毒史、男男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等的高危人群来说,郭彩萍建议,应该及早识别、及早诊断,定期到就近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传染病医院进行相关咨询和检查。“一旦发现感染,可以尽早得到规范科学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