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女曲“冰山雪莲”不该只有坚守
大概只有在亚运会这样的综合性赛事上,人们才会向曲棍球这样的项目投去一丝关注的目光。在仁川凉爽的天气里,中国女曲以2∶1并不轻松地击败印度队,获得小组两连胜。昔日的韩国籍主教练金相烈已经离去,不过,人们对女曲的印象恐怕还停留在他的前任——另一名韩国籍主教练金昶伯身上,曾经在2008年将女曲带到奥运亚军位置的“老金”。
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支队伍在伦敦奥运会上跌落到第六。为了此次亚运会,10多年前曾担任主教练的尤宝东重掌国家队,他所面对的是一支大“换血”的队伍,伦敦奥运的主力大都选择了退役。现在的队长崔秋霞,不过24岁。
后备力量缺乏,似乎是每一任中国女曲主教练都要面对的问题。在国内,曲棍球始终摆脱不掉“小众”的标签,这与项目发展仅在专业体育系统中循环往复有着直接关联。曲棍球大多在内蒙古、甘肃或者一些不发达地区选材,理由是这里的孩子“能吃苦”。近年来,曲棍球“体教结合”也开始被提及,转变的重要原因在于过往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但如何让曲棍球真正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思路并不清晰。
人们喜欢用“铿锵玫瑰”来形容中国女足,中国女曲也曾有过类似的称号——“冰山雪莲”。这无疑是一种褒奖,但也带着某种无奈与苦涩。在少人问津的严酷环境里默默生长、开放,用一次绽放换来一刹那的聚光,坚守的全部价值就在于此吗?
对于女曲来说,用国际大赛的战绩换取社会的关注,赢得生存发展的空间,似乎舍此并无他途。曾经获得过世界亚军的中国女足、中国女垒也无不如此。只是,最终的发展轨迹表明,渲染“逆境坚守”固然可以赢得感叹和尊重,却很难将这项运动本该有的快乐传递给大众,更无法鼓动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参与其中。要想在任何一个运动项目中获得成功,都需要“能吃苦”的劲头。但从青少年时代起,能否让更多参与者体验快乐和趣味,对于拓展项目根基同样重要,也是在大众之中涵养项目文化的必由之路。
作为上届亚运冠军,中国女曲的目标自然是卫冕。但即便是一枚金牌,又能否改变项目的发展模式和生存状态,让这些运动员的坚守更有价值?运动之于生活,究竟该是遥不可及的冰山雪莲还是身边万紫千红的百花园?显然,眼下的答案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