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暴雨中伏地数十分钟 路人为其撑伞不敢施救
暴雨中伏倒在公交车站旁的女子终告不治。 受访者隋小姐供图
7日上午,员村山顶公交站(2号)交通早高峰时,一名处于猝死状态的女子,暴雨中趴在此公交站数十分钟,多名路人为其撑伞,却不敢对其施救。该女子终因未得到及时救治致心律失常身亡。
现场:女子暴雨中伏倒在地数十分钟
7日上午8时许,广州市气象局发布天河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生效。此时,家住员村附近的李先生冒着暴雨来到天河区往黄浦区方向的员村山顶公交站(2号)。“刚走到,我就发现一名年轻女子趴在站台旁,一动不动。”
从目击者拍摄的现场照片中,记者看到该女子身着橘色短袖、黑色中裤,右手挽着蓝色布袋,右手腕戴着黑色手表,脸贴地、被雨水打湿的头发散乱地贴在其侧脸上。她整个人伏倒在地,压在左手握着的雨伞手柄上。
“刚开始的时候没人理会,当我到现场时,不知道她在地上已经躺了多久。”李先生说,“我一边拨打120,一边让我老婆帮她撑伞遮挡。”此后,其 他路人才围拢过来:一位身穿牛仔背带裤的女士蹲在倒地女子身旁,撑伞遮挡住其上半身;另一位身着银白套裙的女士将雨伞盖在倒地女子下半身。
“我到车站时,已经有两三个人为她遮雨了。”另一位在现场的隋小姐说,她曾翻找倒地女子的蓝色布袋,希望找到手机并联系到她的家人,但最终未能成功。“我们全都不会急救,所以没有人敢动她。”
一直在现场等待急救车的李先生说,在一名公交司机的提议下,一名路人试图按压女子人中施救,但女子没有任何反应。
医院:患者死于心律失常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表示,接到120急救中心的分派电话后,救护车立即赶赴现场。当时暴雨仍未停止,医生看到一女子倒在不算太深的水里,脸部朝下,在她身旁三位市民为她撑伞遮挡。
医生检查发现,女子瞳孔已散大,无心跳呼吸,身体冰凉,判断其失去生命体征至少20分钟。医生当即在现场对女子进行抢救,抢救一直持续到下午1时许,甚至一度将其送进重症监护室。然而,该女子的心跳最终未能重新起搏。
据医生介绍,该女子患有肥厚性心脏病,其致死原因是心律失常。而从口鼻吸进的雨水阻塞了女子的呼吸道,成为加速她死亡的重要因素。医院表示,如果事发时有人第一时间将她扶正,并进行胸外按压,保证其大脑供氧,就能为医生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或许能够挽回一条生命。
9日9时55分,李先生发布了这样一条新浪微博:“一条20多岁的年轻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了,我不禁为生命的脆弱而感到惋惜,也为人世间的冷漠 而叹息,女子不知道在人来人往的公交站台边躺了有多久,也许是半个钟,一个钟……试问如果旁人能够早一点施救是不是就不会造成这样的悲剧呢?”
医生: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术可提高生还率
对于上述情况,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唐柚青认为,这是典型的因缺乏紧急心肺复苏基础技能,而不能有效施救的情况。
唐柚青表示,非专业人士在面对上述情况时,首先需判断患者是否处于猝死状态,即判断是否有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术的必要。“在医学上,通过以下三个 主要指标,就可判断病人的状态。”他解释,首先要通过呼喊的方式判断对方是否还有意识;其次通过触摸左胸前区域、上侧颈动脉等处,判断患者大动脉波动是否 消失;最后,通过观察其胸部起伏,判断患者是否还有自主呼吸。
“如果患者意识消失、心脏停止跳动、无自主呼吸,那么基本可以判断患者已处于猝死状态,需要对其紧急施救。”唐柚青说,在施救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呼救,发动身边的人参与到救援当中。如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召集两到三个人共同参与实施心肺复苏术。
“在呼救的同时,就应该立即对患者施救。”唐柚青说,面对猝死状态的患者,第一步是将其身体放平、头偏向一侧,使其处于完全平坦的状态。之后, 就要立即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位置在胸骨下方三分之一处,幅度应大于5厘米,频率每分钟不低于100次。连续按压30次后就要进行连续两次的嘴对 嘴人工呼吸,如此循环。”他强调,在患者恢复心跳之前,施救都不能停止。
唐柚青表示,虽然心肺复苏术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与发现病情的早晚、施救的环境和施救人员的专业度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是及时、相对专业的施救,毫无疑问将提高猝死状态患者的生还率”。
(南方日报 记者/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