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古书契 寻识有缘人》追踪:物主捐赠部分古田契

16.07.2015  13:50

  核心提示:

市档案局工作人员正在鉴定古书契。

  □记者 石芳 实习生 陈芸 文/图

  新罗区红坊镇联合村村民简发亮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大量古医书和田契。因担心自己无力保管而导致这些老物件消亡,因此向本报求助,恳请寻找有缘人帮忙收藏(闽西日报7月14日四版报道《新罗红坊一村民家传古书契 寻识有缘人 》)。简发亮的心愿经本报报道后,不少单位和市民对此非常感兴趣,纷纷表示愿意为收藏这些古书契尽一份力。

   多人有意帮收藏

  “我是龙岩市档案局的,想帮助简先生保管收藏。”“我对这些古书契很感兴趣,不知简先生愿意捐赠否?”……14日,不少本报的读者见到《家传古书契 寻识有缘人》的文章后,纷纷致电本报,表示有意帮助简先生解决“幸福的烦恼”。

  当日上午,研究中医药文献的学者相鲁闽医生联系上记者,表示愿意以所学知识鉴定简先生手中的古医书。下午,在记者牵线搭桥下,简先生携带着偶得的家传古医书找到相医生。

  “今天上午我还在研究,没想到十分有缘,正好看到报纸上刊登的此类报道。”相医生一边招呼一边接过简先生手中的古医书。

  相医生对古医书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对于简先生手中的老物件自是十分欢喜,仔细阅读翻看起来。“简先生手中的这两套书籍有一定的历史感,都较为靠近原始风貌。”据介绍,《寿世保元》是明代龚廷贤(号云林)所著,距今约400年历史,第一本残缺大半,其余六本保存相对较好。《陈修园五十四种》距今100多年,著者陈修园,两人都是一代名医。因此很多人纷纷翻印他们的医学著作,这曾对他们各自所在年代的医学普及作出很大贡献。《寿世保元》和《陈修园五十四种》都有数十种刻本,也都有现代翻译的铅印本。“这两套古医书对于现在来说还是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相医生说。

   捐出部分古田契

  下午4时许,记者陪同简先生来到市档案局寻求帮助。“这些古医书被虫蛀、受潮霉烂了实在是可惜了。”市档案局编研技术科工作人员一边鉴定一边表达惋惜之意。“这些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地契、田契的宣纸质地不错,很可能是连史纸。不过,还得经相关鉴定考证。”

  “如果简先生愿意捐赠,我们当然很乐意无偿帮助他收藏。”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市档案馆完全有条件保存好这些古书契。对于这些捐赠的古书契,市档案局愿意花一定的资金进行一番技术处理,然后归类入档。“如果简先生及其家人需要查阅这些资料时,档案局随时欢迎。”

  鉴于对市档案局的信任,简先生最终决定捐出从乾隆至民国时期的部分古田契。为表示对简先生捐赠行为的感谢,市档案局随后对其颁发荣誉证书和捐赠清单。

  “这些古书契不能放在潮湿或高温的地方,要放置防虫药并经常拿出来翻一翻,以达到更好的保存效果。”考虑到简先生手头还保留着部分古书契,市档案局工作人员还赠送了一些防虫药,“尽量保管好剩下的古书契”。另外,简先生还表示将继续为古医书寻找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