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刀少年称感觉挺累 父亲成其代言人对采访来者不拒

07.07.2014  20:17

柳艳兵的老家,中华柳氏文化促进筹委会的人之前来时留下了门上的横幅,那天,柳日生特意买了烟花庆祝 摄/法制晚报记者 刘畅

父亲,母亲和姐姐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看到录取的消息 摄/法制晚报记者 刘畅

柳艳兵身上留下了不少伤痕,有时候他会下意识去摸摸自己的伤口 摄/法制晚报记者 刘畅

我和您解释下南昌大学的录取,情况是这样的……”昨天傍晚,江西省考试院通过媒体发布了“夺刀少年”柳艳兵被南昌大学录取的消息,父亲柳日生的手机又一次次不断地响起。常年在外打工的柳日生如今已经很熟练地知道怎么和媒体打交道,甚至还清楚记得不少记者的名字,“他是某报社的小陈”、“某电视台的小王”。

5月31日,宜春三中高三学生柳艳兵在开往金瑞的中巴车上夺下歹徒胡乱砍杀的凶刀。车上有35名乘客,只有柳艳兵挺身而出。夺刀前,他的头部、肩背部已经负伤。

这样一个危急时刻的举动,对于柳艳兵而言几乎是出于一个少年的本能。谁也没能想到,而后一个多月里,这个举动对于他的父母、学校、老家、所在城市,甚至租住的350元的小屋,都发生了极其深刻而巨大的改变。

少年之变  “我现在感觉挺累的

昨天上午,柳艳兵又一次回到了医院。连日来,出院后尚未恢复的身体、高强度的复习和考试,再加上媒体的“前堵后截”,他的休息严重不足,伤口也出现了发炎和化脓的状况,医生对他的伤口进行了换药和重新包扎。

我现在感觉挺累的。”柳艳兵疲惫地说,一方面来自于身体,另一方面他需要考虑和应对各种事情,比如媒体的采访、学校的选择等。

5月31日,柳艳兵在宜春公交车上从歹徒手中奋不顾身夺刀。事件在央视等媒体报道后,除了全国各地蜂拥而来的媒体还有荣誉及各种称赞。遗憾中错失的高考也换来了教育部门的特别安排的“单独高考”。

考试期间两家人都在学校吃住,不受外界影响。不过即使如此,在当天晚上依旧有多家媒体记者进入学校宿舍拍摄采访。

7月3日傍晚,两天的特殊高考结束。但媒体依然保持着高度热情,多家媒体记者在校门口等候。为了抢拍摄位子,还发生了两家媒体的记者相互推搡等小冲突。

高考结束的当天晚上6点,柳艳兵又开始接受媒体的采访,直到晚上11点多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

当晚,有媒体发出了“澳门大学已录取‘夺刀少年’”的消息。一时间,十余家媒体又前来求证。柳艳兵和父亲一遍遍解释,“我们还没定……

直到昨晚,柳艳兵确定了被南昌大学录取。一家人找了一家菜馆,准备一起庆祝下。正在去的路上,柳艳兵又被某电视台拦下,要求做节目。

父亲之变 对媒体采访来者不拒

柳艳兵性格内向,加上身体受伤尚未恢复,他在媒体面前说不了太多。这个时候,父亲柳日生就扮演起其“形象代言人”的角色。从开始的小心翼翼、不知所措,到如今柳日生已经能熟练自如地面对媒体,介绍儿子各方面的情况。

在父亲柳日生方面,他不想错过任何一个让儿子“受关注”的机会。有一天,柳日生没带手机出了趟门,回来后发现几十个未接来电,他都一一回拨过去,询问情况,生怕漏掉某个关注。一分钟2毛钱的套餐,平常月话费不到百元的柳日生,6月份的话费达到了600多元。7月4日,在和法晚记者交谈的半个小时里,他陆陆续续接了二十多个电话。

柳艳兵养伤期间,东方卫视请柳日生到上海做节目,并给他订了机票,柳日生答应前往,那是他第一次坐飞机。也有走不开的时候,一次广州的一家电视台请他去做节目,原本已经答应下来,后来柳艳兵的“单独高考”时间定了,正好与节目冲突。柳日生就安排了自己在广州工作的表弟代表他去了电视台。

在媒体采访中,柳日生的想法偶尔也会摇摆不定。在媒体聚焦下,柳艳兵一家获得了不少捐款,但具体数目柳日生并未透露,仅说每一笔款项都有详细记录。对于媒体的采访要求,包括摆拍、跟拍,柳日生都不会拒绝,在最后会补一句“到时候再看看艳兵会不会愿意”。

出租屋之变 忙碌地接待一拨拨来客

距离宜春三中往西不到500米,秀江中路的一个小胡同里,就是柳艳兵在宜春市区的“”——一处位于底层的两居室出租屋。

屋子约有50多平方米,每个月租金350元,常年湿潮。但因价格便宜,母亲易会林挺“中意”这个房子,“楼上同样面积的房子至少得贵50—100元。

在医院柳艳兵抢救时要剪开他的衣服,易会林曾条件反射地喊了一句:“这是新衣服!”那是柳艳兵新置的白色汗衫。“农村挣几块不容易,剪掉是有些可惜。”柳日生说。

事发后的一个多月,媒体记者、政府机关、社会机构等各界人士已经来了一拨又一拨,有慰问的,有看望的,有学习的。

柳艳兵的房间中,放着一张40厘米高的小桌,这是全家的餐桌。因为厨房地儿实在太小,只能容纳一人位置,更放不下桌子了。

餐桌底下,整齐地摆放着14瓶开封过的矿泉水,水位参差不齐,“都是来访客人喝剩下的水”,母亲易会林不太会说普通话,主要做后勤工作。“家里平常不喝矿泉水,为了接待客人专门去买的。一大箱矿泉水,快的时候两三天就喝光了。

老家之变 政府为柳家装空调、办低保

柳日生的老家在宜春市辽市镇的上西村,早年,夫妻俩在浙江慈溪的工厂做渔具。儿子柳艳兵高三时,母亲易会林回乡陪读。在上西村,柳日生有一栋约20年前建的两层砖房,多年来一直没有钱装修。事发前,柳日生已盘下一台制钩机,希望能多赚点钱。

7月5日,《法制晚报》记者来到上西村。见到拿着相机的记者,村子里不少乡亲都来围观。“这段时间来了好多人,你们这已经第十几拨了。”柳艳兵爷爷柳光华笑呵呵地说。

两层砖房还挂着写有“欢迎中华柳氏文化促进筹委会的宗亲光临”的条幅。柳光华说,中华柳氏文化促进筹委会是在媒体上看到柳艳兵见义勇为的报道后,认为这件事给“柳姓”争了光,“应该给予支持,他们就过来了。”记者了解到,这张条幅是该机构提前送来,要求在领导来之前挂上的。

爷爷柳光华曾在上西村担任过20多年的村主任职务,他说,自己见过最大的领导是宜春市委书记。这次不仅见了省领导,还见到了中央总工会、团中央等的领导,“真是没有想到啊”。

柳艳兵老家所在的辽市镇,在6月4日成立了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副镇长和纪委书记赴医院看望了当事少年,又往上西村水口组,慰问了两家的老人。

辽市镇纪委书记也向记者证实,目前镇里已经购置好了两台空调,等柳艳兵父母回来,就安排人上门去装。上西村村支书柳林生则说,自己在这过程中主要发挥服务作用,除了接待陪同各种领导外,目前村里正在给柳艳兵家办理低保。

本版文/特派江西宜春 记者 王选辉 摄/记者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