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倾听失独父亲忆往事 用专业知识慰藉心理

27.06.2014  11:08

  20日,福州市仓山区的老黄又迎来了他的4名“粉丝”。这回,老黄唠叨了将近1个小时,讲述他当年参军的故事。“你们两次到我家,都是听我一个人讲故事,下回你们也说一说。”临别时,老黄依依不舍地对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和心理学专业的4名“粉丝”说。

  据仓山区计生协会工作人员江红介绍,2000年,老黄痛失独子,成为一户失独家庭。目前,我省有失独家庭2062户,近半数失独父母年过五旬。

  黄晓玲是福建师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一年级学生,是4人小组的负责人。她对记者说:“这两次主要充当倾听者的角色,首先要与失独家庭建立联系,消除老人的孤独感。”她接着回头对同伴说,“黄伯伯两次讲的故事都一模一样,詹伯母经常流泪,下回我们要进行心理辅导,你们学心理学专业的要发挥特长。

  省计生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失独家庭面临诸多问题,尤其是精神创伤。但由于缺乏专业团队,无法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虽然他们做了大量工作,却往往事倍功半。为了更好地扶助这些失独家庭,协会与福建师范大学联手,尝试将福建师大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学专业的52名大学生与两名专业指导老师组成志愿服务团队,与福州的13户失独家庭结对子,每户家庭配备4名大学生,每月至少扶助1次。

  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教师张碧红是团队指导老师之一。她说,对于抚慰失独家庭的心灵创伤,这些专业学生有专业背景,入户扶助更有优势。并且,他们入户前还要经过两名老师的专业培训,入户后反馈回来的问题由团队一起分析,团队老师再进行专业指导,这样更能对症下药。“每一次入户扶助,都要填写服务记录和满意度评价等,然后进行评估,看看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这样扶助才会更有效。

  黄晓玲说,两次入户扶助后,老黄一家已将她们4人当成自家的“客人”。“第二次,黄伯伯已经开始吐露儿子的事情,这道伤疤永远是失独家庭的痛,细微的变化说明黄伯伯已经开始接纳我们。

  省计生协会负责人说,福州对13户失独家庭进行专业帮扶试点,实践证明,效果不错。利用专业力量,为失独家庭送去及时的精神慰藉,大多数家庭都乐意接纳这些大学生。目前,协会正在编写《帮扶计生特殊家庭工作指导手册》,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以便在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