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走出去—— 深化合作 互利共赢

22.03.2021  18:45

     近年来,“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同时,秉持互利共赢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中石化中俄乌德穆尔特合资公司 

  优势互补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殷新宇

  春天已至,俄罗斯乌德穆尔特共和国的伊热夫斯克依然寒风瑟瑟,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城市远郊,一台台采油机在漫天的雪花中持续工作。中俄乌德穆尔特合资公司(下称合资公司)总部就坐落于此,这是中国企业在俄罗斯投资的第一个,也是占股比例最大、产量最高的在产油田项目,拥有38个油田4000余口油井。

  2006年,合资公司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和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联合成立。俄方在油田勘探开发技术方面储备丰富,中方的油田精细化管理和节能降耗技术成熟,优势互补的双方逐渐成为默契的合作伙伴。

  “我和中石化专家初次相识是在2006年。当时,一位中国专家和我商讨油田开发的技术问题,他的专业水平和认真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我们成为好友,在面对生产难题时,我们总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合资公司原开发处处长尼古拉·刚德拉丘克回忆。

  15年来,油田项目探索出一条合资公司管理和老油田增产增效的新路子,比计划提前8年清偿全部贷款。在当前世界经济遭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国际油价低迷的情况下,项目始终保持低成本、高效益运行。

  “我们的合作关系就如同一双筷子。两根筷子劲往一处使,缺少哪一方都不能正常工作。”谈及项目成功的原因,合资公司总经理安德烈·托帕尔颇有感触。他表示,中石化的加入优化了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

  走进伊热夫斯克油田,星罗棋布的抽油机正在工作,但现场不见任何油污和废水。中石化国勘俄罗斯公司总经理杨怀义向记者介绍,油田内安装了传感器记录监控所有数据,生产废水经环保处理后注入地下,同时对含氮量低的可燃气体进行回收。通过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管和环保处理,项目已连续多年实现零排放、零污染和零故障“三个零”的目标。

  秉持国际化经营理念,合资公司员工本地化比例高达99.8%。库力奇金·利奥尼特是合资公司的一名中文翻译。这个俄罗斯小伙子中文流利,酷爱中国文化。“和中国同事在一起我觉得非常温暖,就像一家人一样。”利奥尼特说道。在公司每年举办的春秋两季职工运动会上,中俄员工一起打篮球、做游戏、练毛笔字。如今,很多俄罗斯员工也像利奥尼特一样爱上了中国文化。

  近年来,合资公司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合资公司为当地社区新建了125个社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为105所幼儿园和小学新建儿童体育设施,还为当地购置了新款校车,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公益事业。基于在社会公益特别是儿童教育事业方面的突出贡献,在“全俄罗斯突出贡献企业”评选中,合资公司获得“参与解决社会问题暨公益奖”,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赞扬。

  (本报莫斯科电) 

 

  中国电建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 

  开办学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

  本报驻南非记者  邹  松

  经过近5年的建设,一座高130米的大坝在赞比亚凯富埃河峡谷里拔地而起。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建)承建的下凯富峡水电站于去年底蓄水成功,即将发电运营。下凯富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750兆瓦,预计将使赞比亚的电力供应增加38%,有力推动该国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赞比亚40年来投资开发的首座大型水电站,下凯富峡水电站在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2017年7月,由中国电建自筹自建的中国水电培训学院成立。该学院目前已在当地开班6期,共有332名学员顺利毕业,为赞比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培养了一批技能人才。

  赞比亚总统埃德加·伦古曾亲自为中国水电培训学院揭牌。他在多个场合强调,水电站的建成对赞比亚的电力供应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为赞比亚人民提供就业机会,还通过培训学院为赞比亚未来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技能的工程人才。

  穆莉娅是培训学院招收的首批女学员之一,她选择了汽修专业。“学院的课程非常有意思,我完全被吸引了,一心想着怎样可以学得更好。”穆莉娅回忆起那段求学时光。凭着一股韧劲,她以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拿到毕业证书,来到大坝作业处修配厂担任物资配件管理员。

  “仓库管理工作并不简单,需要把每个配件的名称、规格、用途及用法烂熟于心,这样才能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穆莉娅举了一个例子,“对项目建设来说,保障大坝浇筑的连续性至关重要。当运输浇筑所需混凝土的自卸车来保养或者维修时,我必须快速而准确地找到所需配件,车辆才能尽快完成修理保养返回工地,继续投入工作。

  中方修理工秦平对穆莉娅评价颇高:“她很聪明也很好学。平时工作不忙时,经常过来帮忙做一些修理和保养的活儿,边做边学。”问及原因,穆莉娅回答:“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中投入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面临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这样的经验对一个修理工来说十分宝贵。

  “中国企业在海外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谈及开设培训学院的初衷,中国电建集团党委副书记王斌表示,中国电建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办技能培训学院,为当地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希望改善当地工程行业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

  2019年5月,培训学院正式进入赞比亚国民教育体系。学院院长方志表示,学院将以创建“鲁班工坊”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在未来将学院打造成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

  如今,培训学院毕业生中共有近200人在下凯富峡水电站工作,分布在试验室、引水洞、大坝溢流面、厂房等多个关键工区或部门。工程发电在即,在穆莉娅和其他同事眼中,这不仅代表工程即将完工,也是他们的工作价值所在,是“荣誉的勋章”。

  (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国网巴控公司 

  助力公益参与考古遗址保护

  本报驻巴西记者  朱东君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老城区里,有一处码头遗址。略低于路面的保护区域内,可以看到一块块石砖。这是2011年在当地翻新过程中重见天日的瓦隆古码头遗址。该码头建成于1811年,201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两年后,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下称国网巴控公司)与巴西国家文物局合作,启动瓦隆古码头考古遗址保护项目。

  “周边社区居民对码头历史缺乏了解。保护项目除了在码头周围安装照明设备、标识牌等,还在这一区域开展文化遗产教育活动,普及历史知识,希望带动周边社区以及整个城市增进对历史的了解。”国网巴控公司环境协调员安娜告诉记者。

  去年10月,国网巴控公司举办了一场持续3个月的线上研讨会“瓦隆古——思想码头”。研讨会邀请研究人员向当地教师、博物馆工作人员和旅游从业者讲述码头历史,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感谢这次研讨会!”参加活动的小学教师英格丽德后来告诉主办方,“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分享了研讨会内容,效果非常好,有学生甚至流下激动的泪水。

  这是国网巴控公司积极参与当地公益项目的一个缩影。自2010年进入巴西市场,国网巴控公司深度参与巴西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两次获评“巴西电力行业最佳企业”。公司输电资产覆盖14个州,线路总长度1.6万千米,是巴西骨干输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公司大力投资建设输变电项目,其中美丽山一期、二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打造了南美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最先进的两条输电线路。

  在为巴西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的同时,国网巴控公司在当地赞助和支持了数百个公益项目,涉及教育、医疗、文化和体育等多个领域,曾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授予“社会责任管理最佳实践奖”。

  美丽山二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所经的农村社区马里亚蒂尼亚,就是受益者之一。马里亚蒂尼亚位于托坎廷斯州中部,经济欠发达,居民收入较低。输电工程途经这里,负责建设的中国企业也来到这里。电线从天上过,能否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些什么?

  在实地考察后,中国工程建设人员发现村里生长着多种果树,果实个大味美。经过与村民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发展水果加工业是个好主意,国网巴控公司果汁厂援建项目旋即启动。由于村里没有清洁水源,公司还帮助村民打了两口水井,既满足工厂生产需要,也解决了村民饮水难问题。村民们感慨,“再也不需要骑着摩托车去数公里外的河边打水了”。

  如今,果汁厂已经建成并投产。“工厂可以生产加工黄酸枣、针叶樱桃等当地特产水果,年产量可达5000千克。”安娜向记者介绍。村民马莱娜说:“果汁厂的建设改变了村里的面貌,工厂投产后产生收益,我们的生活一定越来越好。

  (本报里约热内卢电) 

 

  东航罗马营业部 

  共克时艰运送抗疫人员和物资

  本报驻意大利记者  韩  硕

  中国医疗专家组驰援意大利抗疫、数十架载有抗疫物资的货运班机飞往意大利……作为中意航线的主要承运人之一,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下称东航)主要运营上海到罗马的定期往返航班。疫情防控期间,执飞抗疫相关任务成为东航的一大工作重点。

  去年3月12日,一架新型空客A350—900客机在罗马机场降落。在这架由东航执飞的中国首班国际合作抗疫医疗专家组包机上,有来自中国的医务人员和数吨抗疫物资。

  此后,东航又包机运输两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及防疫物资飞往米兰。由于此前东航并没有开通飞往米兰的客运航线,为了尽快成行,东航充分利用其常年运行国际航班的综合优势,多部门高效协同,在短时间内获得了米兰落地时刻和落地许可批复以及飞越国的通行许可。

  “作为东航的一名员工,我为公司参与了意中合作抗疫而感到无比自豪。”意大利姑娘玛蒂娜在东航罗马营业部销售部工作。“当第一批援意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和医疗物资包机航班抵达后,我们的多个社交媒体平台被意大利网友用‘谢谢’刷屏。

  谈及中意两国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相互支持,玛蒂娜心潮澎湃,“我为两个文明古国间的绵长友谊而感动,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东航于2011年3月在意大利首次开通航线。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逐步深入,东航上海到罗马航班已从最初的每周3班增加至7班。截至目前,已有累计超过100万旅客搭乘东航客机往来两国,为中意交流架起“空中丝绸之路”。

  “意大利已成为广受中国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国际客源国家之一。”原东航罗马营业部总经理蔡书祥介绍,民航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两国的旅游业发展。“我们截弯取直优化航线运营线路,在意大利境内节约15分钟航程,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大幅减少碳排放。

  除了搭建交通运输通道,东航罗马营业部也在促进中意两国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发力。2020年底,两国高校通过调研东航在意大利的发展历程,联合发布了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意民航合作对两国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作用》的研究报告。此外,2013年至今,营业部同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合作,为该校近千名学生提供赴上海的特殊运价机票和服务,让更多意大利年轻人有机会实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面貌。

  “我们还在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开通了官方账号,发布分享两国地道传统美食的‘中意妈妈的味道’,以及介绍两国文物保护合作的‘特殊的海归故事’等系列视频,用意大利语讲好中国故事,增进民心相通。”玛蒂娜补充道。

  在东航工作4年来,玛蒂娜见证了两国间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希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意中关系未来更加密切!”玛蒂娜说。 

  (本报罗马电)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