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央企薪酬改革:金融行业高管受冲击较大

01.09.2014  08:09

央企高管究竟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家必须搞清楚,不能再把市场化的薪酬水平用在组织任命的干部身上。

人物·李锦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和《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薪酬方案提出,坚持分类分级管理,建立与中央企业负责人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严格规范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李锦认为,此次方案与市场预期高度相符,“差异化”战胜“一刀切”,是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的一大进步。

京华时报记者顾梦琳

1

薪酬现状

现有薪酬体系矛盾重重

京华时报:此次央企薪酬改革方案获批距上次已经5年,央企薪酬改革方案一直难以出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李锦:自2009年人社部、国资委等六部委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后,央企薪酬管理在规范性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由于当时规定相对笼统,薪酬体系内一些矛盾仍未解决,执行并不到位。加上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中利益关系复杂,体制内和体制外存在不同的压力,需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平衡各方面利益,方案出台也经过了长期的调研和讨论。

京华时报:目前央企负责人薪酬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李锦:央企薪酬体系设计里很多矛盾点并未破解。此前制度对不同性质的国有企业没有实行分类管理,因此对于完全竞争性的国有企业,这种激励方式和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但对于具有一定垄断性质或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则可能存在激励过度的问题;从央企负责人的选任角度来说,市场选聘和行政任命式的高管间比并没有做区分;另一方面,央企高管和职工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央企高管薪酬差距较大,并未做到平衡。

京华时报:现有央企高管薪酬情况如何?高薪真的能够拿到手吗?

李锦:目前央企负责人普遍实行了年度薪酬制度,将薪酬分为基本薪酬与绩效薪酬两部分,年薪制以经营业绩的考核为基础,根据对企业的考核结果决定年度薪酬的水平。其中,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在60万到70万左右,金融性央企薪资则在几百万左右。数据显示,去年上市央企负责人中最高薪酬达800多万。由于一部分绩效薪酬会延期到任期结束后兑现,所以很多高额年薪并不能在当年实际拿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