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为报恩隐居闽侯山中七年 陪伴恩人生活

25.08.2017  11:14
夫妻为报恩隐居闽侯山中七年 陪伴恩人生活 - 新浪
夫妻为报恩隐居闽侯山中七年 陪伴恩人生活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台海网8月25日讯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从闽侯青口镇联丰村到福州市区,仅40多公里路,广东人梁木华却盼了2年才走完。

  两年前,梁木华的儿子早产,被查出败血症,急需5万元救命钱,为了筹钱,病重的妻子放弃治疗。绝望中,福建协和医院儿科新生儿室的医护人员求助本报,募捐了3万多元,救回了这对母子。

  两年来,梁木华一直惦记着恩人,想当面感谢医生、护士、记者,但苦于生计奔波、山路崎岖,一直未能如愿。

  他每隔2个月,就给新生儿室护士长邓海英打一个电话,说一声谢谢。8月22日,记者驱车往返200多公里,探望他们一家四口,并将他们接到协和医院,和医生、护士团聚,圆了他们的梦。

  一家四口与帮助过的医生合影

  广东夫妻报恩 隐居山中七年

  梁木华仅28岁,和妻子冯梦雅都是广东人,已在闽侯青口的山上住了近七年。22日,记者驱车一个多小时,才沿着铺满碎石的崎岖山路,到了他们的家。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是年近八旬的吴老。

  “这是我们的恩人!”冯梦雅说,她从小被领养,生活在广东清远阳山县,养父母贫苦,幸好,闽侯的吴老在全国各地资助了不少小孩,她就是其中之一。吴老帮她付了九年学费,供她从小学读到初中。

  2006年,19岁的冯梦雅到闽侯投奔吴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期间,男友梁木华也跟着来了,在青口一家公司打工。两人陪伴吴老三年,才回广东老家结婚,生下女儿。

  在广东,小两口一直惦记着吴老,考虑到他的家人远在香港,2013年,他们再次回到闽侯,近四年都没离开过。平日,梁木华在镇里打工,冯梦雅种地、养鸡,照料吴老,像亲人一样生活着,一对儿女都亲昵地喊吴老“爷爷”。

  想当面说谢谢 两年未成行

  隐居山中,小两口很少下山,但他们有个心愿:想进福州城一趟,看望救命恩人。

  “儿子的命 是好心人给的!”梁木华说,两年前的夏天,怀孕34周的冯梦雅突然早产,生下4斤多重的儿子,却被查出感染性休克、胎儿宫内窘迫、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当时,冯梦雅也查出败血症、严重的肾结石,为了给儿子筹集5万元的救命钱,她在产后4天,悄悄溜出医院,回了家。

  一起下山去看医生、护士姐姐

  协和医院的护士邓海英见状,紧急联系海都报,请记者报道这对夫妻的故事,不久,梁木华就收到读者的捐款3万多元,加上亲友、吴老的资助,他们才撑过了难关。

  他还记得,儿子病重,需要转院时,他掏空口袋,也拿不出100元车费,住院医师陈铮帮他垫付了。儿子出院后,梁木华想还钱,陈铮不肯收,他执意把钱塞进了陈铮的白大褂,不料,两天后,他又收到陈铮的汇款,这位年轻的女医生又把钱转账给了他。

  “我想当面说声谢谢!”两年来,他每天都惦记着帮过他的人,无奈多数海都读者的爱心捐款都是匿名的,他们无法一一致谢,只好默默地记在心里。

  于是,每隔两个月,他就给邓海英打一个电话,汇报近况,也表达谢意。因进城得走半个多小时的路,再转两趟公交车,很不方便,他每天都上班,冯梦雅身体又不好,今年刚动过一次手术,无法独自带两个小孩出远门,为此,一直未能成行。

  海都助力 小夫妻圆梦

  22日,记者驱车,将梁木华一家送到协和医院。小夫妻起了大早,摘下亲手种的龙眼、芭蕉、南瓜,送给救命恩人,他们向医生、护士挨个问好,冲着他们谢了又谢,还和他们合影留念。

  陈铮医生(左二)带着梁的儿女在医院的游乐场玩

  陈铮医师刚下夜班,守在医院,等待这对小夫妻。她说,当时,她向梁木华解释病情,他突然哽咽了,说想放弃儿子,但又舍不得,他想卖血筹钱。陈铮非常震惊,和同科室的姐妹们说了,大伙决定帮助这对小夫妻。

  “只是常见病,放弃太可惜了!”儿内科副主任医师殷晓荣也还记得这个朴实的汉子,她说,梁木华的儿子住在协和医院儿科新生儿室,大伙都记得他,为了省钱,他从不在外面吃饭,只默默地守在病房外,有时买块面包对付,甚至不吃,很让大伙心疼。

  新生儿室的医生护士经常集资帮助小病号,科里还有个小账本

  此次,听说小夫妻要来,新生儿室的医生、护士自掏腰包,给他们的儿女买了玩具车、画本、彩笔。“你们过得好,我们才开心!”邓海英说,工作14年,她照顾过不少小病号,有的小孩在医院一住就是几年,就像亲人一样,护士们常抽空教小病号读书、写字、玩游戏,遇到困难户,她们常集资捐款,大伙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们康复了,长大了,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