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七旬老太退休后在上学堂“活到老学到老”

26.12.2014  17:52

在龙桥街道兴安社区,有这样一位73岁的老太 太,她只有小学文化,却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写诗、学电脑。她尤为喜欢钻研医书,家里几本古老的医书几乎已经被她翻烂。她说:“我就是喜欢活到老学到 老。”她将数十年自学的文学与医学积累,运用到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的实践中去,她更是社区居民值得信赖的“谢医生”。她叫谢亚顺,在兴安社区,无人不识。

儿时几经波折终得上学机会

出生于1942年的谢亚顺,一直到10岁那年才有了上学的机会。那时,因为7岁的弟弟要去上小学,父母这才让谢亚顺以伴读的身份一起进了学堂。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女孩受教育的机会本就渺 茫。“那时我们一个班只有4个女娃,可见女孩想上学有多难。”谢亚顺说,正因为女孩难得有求学的机会,所以她格外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习十分用功, 成绩也非常优异。可是,念完三年级后,父母还是要求谢亚顺辍学务工,为家里减轻负担。热爱学习的谢亚顺因此苦闷万分。

感恩我的老师,几次到家里对我的父母进行动员,他还说服校长免费让我上学,我这才有机会继续读完小学。”回忆起童年的求学经历,谢亚顺感慨万分。

由于成绩优异,还在读小学时,谢亚顺就被安排 到当时的夜校当代课老师,教导大人们读书识字。“那时人人都觉得我只是个孩子,怎么还能当老师?可是,这对我何尝不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谢亚顺说,虽 然小学毕业后,父母还是坚持不让她继续接受教育,但那几年所学的知识,以及在夜校当老师的经历,都让她对于读书和学习有了更多的渴望和热爱。

每一次工作调动都是学习提高

小学毕业后的谢亚顺因为在夜校授课的出色表现而被推荐到当时的笏石广播站工作。“我简直开心得不得了。”谢亚顺手舞足蹈地回忆起那段时光,她说,在广播站,她有机会跟随有学识的前辈学习写文章和材料,还有读书看报的机会,这对谢亚顺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

那时的谢亚顺就喜欢学写诗词。从小喜欢快板的她,只凭着一腔热情,读书、看报,然后写一些并不押韵的打油诗。“当时哪里知道写诗词还要押韵。只是因为喜欢,所以就写了。”谢亚顺笑声爽朗,说起年轻时的“糗事”也能笑得欢快。

离开笏石广播站后,谢亚顺被调入电信公司。“那时候生完孩子了,梦里还经常梦见自己坐在教室里读书。”谢亚顺说,读书,一直是她的梦想。于是,她读了一辈子的书,还觉得没有读够。

退休后终有机会再上学堂

谢亚顺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再坐在教室里听一次课、读一篇课文、学一些知识,然而,退休前,她只能利用闲暇自己读书看报,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回到课堂。

1992年,谢亚顺从电信公司退休。后又被返聘7年。彻底退休后,她毅然报名了老年大学的诗词班。“上了学我才知道,诗词需要押韵,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重回校园的感觉让谢亚顺着迷不已,也更激发了她“活到老学到老”、“带动其他老人一起学习”的激情。

2003年,谢亚顺受邀加入兴安社区的服务工作至今。此间,谢亚顺一手创建了社区老年学校,将自己的所学用在了学校的日常中,带动了一批社区老人一起热爱学习、丰富生活。

我会把我看报时收集的有意义的剪报念给老年学校的老人们听,也会和他们分享健康养生的知识。”谢亚顺说着就向记者展示她数十年来坚持每日看报的收获:在她家中,现存的剪报就有厚厚的5大本。剪报的内容从政治、文学、戏剧到健康、保健、养生,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学以致用惠及社区居民

社区工作每天都需要写很多材料,这些材料都 是我自己用电脑手写完成的。”谢亚顺家中保存着她所负责的各项工作的各种书面材料,从数十字的简短汇报,到数千字的总结材料,均由她独立完成。“电脑不会 就学,不然我们都会被社会淘汰。”谢亚顺告诉记者,目前她又开始学习如何利用微信开展和宣传工作,希望可以紧跟时代潮流。

平日里,谢亚顺还是社区里的“赤脚医生”。自小她不仅对读书狂热,对医书和中草药也十分感兴趣。退休上了老年大学以后,除了学习相关的课程之外,谢亚顺还经常在家研究医书、考证一些民间传统疗法。

这本现在已经绝版的医书都被我翻烂了。”指 着家中书架上的一本医书,谢亚顺说,人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尤其是医学知识。所以,她不仅钻研医书,同时也积极收集单方、妙方,巧妙利用云南白药、木芙 蓉、车前草等中草药治病,既治好了自己几十年的顽疾,也治好了不少社区居民的病症:社区方阿姨的妹妹脊柱增生,本准备手术治疗,谢亚顺用自己所学的办法帮 其治好,既不花钱,又免除手术的痛苦,而且至今无复发;还有社区93岁的李老太太病危时,她多次为其寻找偏方草药,解除病痛。

有些病症不一定非要动手术、上医院。用我所学能够帮到人,这也算是对我坚持读书、用心钻研的一种检验!”谢亚顺谦虚说道,并连称“时代进步太快,我要学的还有很多!”(莆田晚报 欧碧仙 许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