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存单发行机构个数扩容至102家 业务略显清淡

03.08.2015  13:07

  7月3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关于扩大大额存单发行主体范围的通知》,将大额存单发行机构个数由目前的9家扩大至102家。

  大额存单推出一个半月,市场反响如何?而今发行阵容大规模扩大,又可能带来哪些变化?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调查。

   业务略显清淡

  大额存单是指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面向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记账式大额存款凭证,属一般性存款。6月2日,央行首次宣布金融机构可推出大额存单产品,并规定个人认购起点不低于30万元,机构投资人不低于1000万元。

  6月15日,首期大额存单正式发行,首发阵容包括工、农、中、建、交及浦发、中信、招商、兴业等9大商业银行。

  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比,大额存单具有可转让、风险很小、利率固定的特点。但推出一个半月以来,市场反响并不热烈。

  多家银行工作人员认为,主要原因是利率不高、门槛较高。

  在福州华林路一家国有大银行营业厅内,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购买大额存单的主要是两类人:一是年长者。年轻人大多没那么多闲钱,且喜欢冒险,很多都把钱转到股市,或者买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另一类是高端客户。出于资产配置的需要,一些收入较高的人会按收益率的高、中、低理性配置资产。

  以首批产品为例,虽然是自主定价,但各家银行发行利率最高都是较基准利率上浮40%,推出个人大额存单的有8家,一年期为各家银行的主力产品。

  “特别是6月28日央行再次降息后,第二批利率又有所下降。如客户购买30万元的一年期大额存单,第一批利率3.15%,到期利息为9450元;第二批利率为2.8%,到期利息只有8400元。”一位银行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悉,近期受股市巨幅波动影响,咨询大额存单事宜的市民已有所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