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对大陆无知和误判 蔡英文将付出代价

14.07.2014  16:08

  在蔡英文心中,大陆当局只是从“”、“押注”、“押宝”的角度来思考两岸局势。

  台湾《中国时报》14日社论,原题《对大陆无知 蔡英文将付出代价》,全文摘编如下:

  蔡英文担任党主席没多久,外界还在期待她作些“实事”,积极带领民进党转型,但没想到,在她领导下,“冻结台独党纲”的讨论仍然继续“冻结”,“张王会”会期间虽然没有发动群众运动抵制,似乎展现了某种变化的契机,但毕竟这只是“消极地不再从事某些行为”,而非“主动积极开创新局”。更甚者,她最近一些言论,令人对她的政治判断力感到忧心。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蔡英文被批评为“空心菜”,意思是端不出牛肉,谈不出实际政策。蔡英文当然觉得这样的批评极不公平,但这样的封号,实在其来有自。

  观察蔡英文真正成为政治人物(而非政策幕僚或行政官僚)以来,由于在政治上是一张白纸,品牌定位大有塑造空间,加上所谓的“非典型政客形象”,许多政治幕僚或者自诩为“造王者”群集在其身边,协助她进行形象与政治路线的操作拿捏。他们深知,蔡英文的政治价值就在于“创造性的模糊”,所以一路走来,蔡英文总是喜欢说漂亮话,喊漂亮口号,看似揭橥了新政治新愿景,实际上的、扎实的政治论述与主张却总是付之阙如。

  蔡英文曾经希望透过打造“十年政纲”,来洗刷“空心菜”的名号,也透过创办“想想论坛”,邀集新旧写手,希望谈些理念路线,只不过“十年政纲”早已被民众遗忘干净,“想想论坛”的笔阵更是政治光谱混杂,立场互相矛盾,无法形成真正的政治号召力。

  遗憾的是,蔡英文从个人基金会重新踏回了民进党中央党部,却并没有汲取过去的教训,“嘴巴先于脑袋”、“说快于做”的后果,就是又在民进党重返执政最关键的两岸关系问题上,暴露了自己仍是“空心菜”的真相。

  蔡英文最近接受《天下杂志》访问,谈到了两岸关系,她延续先前的基调,强调“目前两岸最重要的,是发展持续的、稳定的关系”,同时表明(民共)“双方多一些相互理解,增高双方互信程度”,这些自然是正确的。然而,蔡英文接下来的发言,就完全呈现了民进党本质上还是从“策略”的角度来思考、看待两岸关系,包括大陆当局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