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声记住“李记”

03.04.2019  03:21

  今年3月20日,88岁的安庆石化老工人许惠春去世。老人生前每月有数千元退休金,本应生活无忧,可他平日却生活清苦,连主动买个猪蹄都成了家里的“新闻”。老人去世,没有留下一分钱存款。子女整理遗物时,却发现厚厚几沓捐款单,这才知道父亲隐名资助受灾群体、困难家庭的善行义举已经默默持续了近40年。(3月29日人民日报)

  许惠春老人是个普通的退休工人,他的离世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家人整理老人遗物时,在一只小木箱里发现一个泛黄的纸包,里面有几沓厚厚的汇款单。这些汇款单都是许惠春老人寄出去的,但署名均为“李记”。原来这个“李记”正是各方关注、寻找多年,长期热心于公益捐助的爱心人士,而他却没有给三个儿子留下一分钱存款。

  1991年,颍上县遭遇特大洪水;“李记”匿名捐款的善举就曾在安庆石化引起不小的反响;1998 年夏天,安庆遇到百年不遇的洪水,安庆石化工会收到署名“李记”的3000元捐款;30多年来“李记”几乎年年匿名捐款,在已经找到的汇款单中最早的是1981年。20元,300元,3000元,5000元,10000元……一张张汇款单成了许惠春老人留下的特殊“遗产”。

  尽管“李记”究竟有没有特殊含义,还是许惠春随便想的一个化名,如今已经很难再考证,但此刻我们已经深深地读懂,“李记”就是“爱心”,“李记”就是“奉献”,“李记”就是一种“大我”“忘我”的境界!许惠春几十年如一日省吃俭用,对常年生病的老伴和自己的子女格外“吝啬”,却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一如既往地慷慨资助,甚至于抱病之时仍不忘汇款助人,这位老工人的无私情怀怎能不令人分外动容?!

  反观我们身边,见义勇为、友善互助渐成社会风尚,救人不留名、助人者匿名现象更时有所闻。15年匿名捐款30万的浙江“兰小草”,弥留之际嘱咐妻儿“一定要多做公益事”;20年匿名捐款千万元的宁波“顺其自然”,屡屡成为舆论聚焦的热点;“莫问随”“吴名”等更多匿名捐赠的故事,时常打动着我们、感染着我们、召引着我们。

  大爱无声。数十年热心公益捐款的许惠春老人走了,但“李记”永在。“李记”是安庆好人、安徽好人、中国好人群体中的一分子,我们的身边之所以处处充满爱,我们的社会道德文明水准之所以不断提升,正是无数道德模范用无声行动共同努力的结果。记住“李记”,记住“李记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人人都乐于奉献一份爱,这世界一定会变成更美好的人间。(德化县文明办 秦仲)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