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中国护航幸福小康

02.09.2020  19:30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发展社会救助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8月26日人民日报)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救助是民生工程,也是爱心事业,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社会各界的关爱。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央出台专门《意见》推动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完善,构建大爱中国,托举幸福小康,这一重大托底性政策设计,闪烁着党的初心使命的光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切实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思想,不断建立健全以城乡低保为核心,涵盖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多层面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强社会救助的政治、组织和制度保障,更好发挥社会救助的托底保障功能,显示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真心实意、深情厚意,彰显出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爱。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织密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社会大爱让幸福小康成色更足。“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党和政府不仅做出了郑重承诺,而且以精准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落到实处。在齐心协力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受诸多客观因素影响,难免有一部分群众很难依靠自身努力摆脱困境,借力制度兜底,坚持政府主导,汇聚社会资源,优化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幸福美满生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张扬友善互爱、互帮互助民族美德,让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成小康社会标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统筹社会救助资源,凝聚关爱困难群体的道德力量,形成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合力,帮困难群体一把、助困难群众搭上“小康快车”,切合共同富裕制度设计的初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健全救助机制、完善救助体系,夯实基本生活救助,健全专项社会救助,完善急难社会救助,努力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让社会救助更精准、高效、智慧、暖心,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爱中国暖流涌动,幸福小康普惠百姓。(泉州市文明办 福泉)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